通过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脱贫攻坚结硕果乡村振兴正当时 ——全面小康路上的任城实践

2020-10-28 14:43:43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济宁报道

  一条条平坦的硬化道路进村到户,直通农家;一排排新建的民居错落有致,环境如画;一个个富民产业项目扎根本土,日益壮大……走进济宁市任城区,一幅幅美丽的图景让人目不暇接,一张张幸福的笑脸绽放着收获的喜悦。

  “脱贫攻坚已到了决战决胜的最后冲刺阶段,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全区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担负起的重大政治责任。任城区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全面落实各项扶贫政策,奋勇夺取脱贫攻坚的最后胜利,确保小康路上不落一人!”任城区委书记于胜涛的话语掷地有声。

  任城区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出发,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核心指标,通过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从养老、医疗、教育、住房、低保等方面集中发力,对扶贫对象全面落实各项基础保障性扶贫措施。通过政策性保障和产业扶贫、金融扶贫分红和带动,全区1777户4122人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观,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贫困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全面提升。

  党建引领

  强化脱贫攻坚带动力

  金秋时节,天高气爽。在任城区二十里铺街道后屯村北面的大棚里,村民们正在忙着给草莓除草。“我们现在种植的草莓大约明年1月份就可以上市,采摘的话,每斤能达到50元,咱贫困户的分红又有着落了。”后屯村党支部书记林坤高兴地说。

  据了解,二十里铺街道后屯村这个投资145万元的产业扶贫项目,每年可以为该街道12个村的39户贫困户每户带来1000至1500元的收入。为充分发挥典型引领作用,任城区二十里铺街道大力推行“支部+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党员+农户+产业(项目)”等“党建+”模式,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把党员示范岗设在致富项目上,鼓励村主职干部、党员致富能人、优秀党员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探索抓党建促发展的好模式,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通过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引领、协调服务、组织发动作用,按照“党支部+扶贫基地”的工作思路,走出了一条以党建为支撑、以扶贫基地为抓手、以增加贫困户收入为目标的发展新路。

  为实现“抱团发展”,任城区坚持党建引领、多方参与,充分发挥村党组织在“三农”工作中的生力军作用,成立一批合作社联盟。联盟按照分区域有特色、分产业有组织、全链条共参与的要求,在喻屯镇、长沟镇、李营街道、唐口街道等7个农业镇街,分别建立生态循环农业、中草药种植、高端果蔬、电商、花卉等10个联盟基地,推动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高质量发展。

  包镇联村帮户

  帮扶力量“强”起来

  “俺村变化这么大,做梦也不敢想!”任城区唐口街道梁南村贫困户杨久生对村子的蝶变感受真切,“这季子水稻又是个好收成,往后日子越来越有奔头啦!”杨久生的老伴患有多重肢体残疾,每天基本不出大门。了解到他家庭生活困难后,村里想法让老杨去村排灌站当了一名抽水员。虽然工资不高,但对52岁的老杨来说,得到村里“重用”,精气神也足了,家里的2亩稻田率先入了合作社,庭院拾掇得干净利索。全村15家精准识别贫困户受到鼓舞,家家干活有劲头,户户生活有盼头。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扶贫政策好不好、帮扶过程中对村干部有什么要求,贫困群众感受最真,判断最准,最有发言权。唐口街道梁南村本着“不让户家心里烦,不给户家添麻烦”的原则,按照“三张清单”内容,组织村干部、包保干部直接入户走访,面对面倾听贫困群众呼声。正是这样朝夕相处、促膝谈心,通过问政策知晓率、农资服务需求、意见建议等,摸清贫困群众期盼,拉近了街道、村、包保干部与贫困群众关系。

  任城区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的核心指标以及行业扶贫、社会扶贫3个层面,包括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住房安全、饮水安全、兜底保障、残疾人政策等12项主要政策内容,用“绣花功夫”,落实落细帮扶责任。对全区所有贫困户政策落实情况逐一核实,与各镇街的台账信息进行精准比对,确保应享尽享、不漏一人。

  对症下药

  开对药方拔“穷根”

  “党的十九大政策好,扶贫路上一个都不少。南张街道文郑村贫困户文臣文幸福生活就来到。”近日南张街道民间艺人的一段快板在当地流传开来。快板讲的就是南张街道文郑村文臣文的脱贫故事。

  来到文臣文家中,干净整洁的庭院里植了各种花花草草,生机盎然。屋内各种家电一应俱全,文臣文精神状态很好,看到笔者到来,热情地端茶倒水。“没想到现在日子能过成这样,我很知足,全靠了国家政策好。”文臣文育有一对双胞胎女儿,原本生活十分宽裕,但一场大病让家庭陷入贫困。南张街道帮扶人员入户调查,根据其家庭贫困情况,将文臣文纳入精准扶贫名单。随后,先从保障住房开始,为文臣文修补漏雨房屋,改造厕所,购置家具家电,资助其女上大学,并安排他妻子到工厂工作,保证家庭正常运转。文臣文虽劳动能力弱但也有就业意愿,街道根据他的身体情况和能操心的特点也将其安排到殡仪馆做保安工作,多一个劳力多一份收入。现在文臣文全家一年收入已经可以达到7万多元,逐步走出贫困,迈向小康生活。

  “贫有百样,困有千种。致贫致困原因各不相同,开对药方,才能拔掉穷根。”南张街道扶贫办主任邵超存说。扶贫先扶志,提升贫困户内生动力,增强自身造血功能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对此,南张街道按照“6个精准”要求,因村、因户、因人精准施策,制定了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科技扶贫、金融扶贫、消费扶贫、社会帮扶等一系列有力举措,努力增强贫困村、贫困户自身造血功能。

  企村结对共建

  让帮扶质量“实”起来

  唐口街道孔庄村67岁的邢永功和老伴刘汉英都患有慢性病,房子住了30多年,多处漏雨。“了解到我家生活困难,街道组织给我家修缮了房屋,村里不仅帮我流转了土地,还安排我去附近厂子给工人做饭,现在的收入比前几年翻了两三倍。”老邢满怀感激地说。

  孔庄村是唐口工业园区的园中村,全村土地流转面积300余亩,好多村民外出务工。村干部得知老邢原来学过厨艺,通过翻阅招聘信息,便推荐他去了附近一家纸箱包装厂做厨师。邢永功在这里给工人一天早、中做两顿饭,老伴当帮手,每月增收近千元。

  邢永功家的脱贫解困故事只是任城区脱贫攻坚路上的一个缩影。目前,唐口街道因村制宜把重点放在为贫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围绕村企共建、扶贫增收的总思路,采取企业+村+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谋划发展草莓、西红柿、稻+(蛙、蟹)等种植养殖产业,积极吸纳贫困户就业。同时,通过聘请蔬菜种植专家手把手指导贫困户村民进行草莓、西红柿、水稻种植,随时帮助解决种植难题、传授种植经验等方式,以点带面,促进贫困户增收脱贫,让农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收入,让贫困户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温暖。

  培育道德新风

  民生与文化共进

  近日,“中国梦·新时代·话小康”百姓宣讲活动在任城区安居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举行,宣讲员深情讲述了身边的优秀党员干部立足平凡岗位,在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攻坚任务中发生的感人故事。

  贫困户刘洪涛说,听了这些先进事迹,很受鼓舞,感觉自己应该振奋起精神来,好好干活,让自己的家庭尽快富裕起来。

  “治贫重在治根,扶贫先要扶心。”任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朱湘华介绍,任城区紧密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培育道德新风,打通贫困群众思想“总开关”,真正以文明乡风、淳朴民风为贫困群众注满“精气神”。坚持常态化、全覆盖开办儒学讲堂,聘请专业讲师深入村、社区定期授课,让传统道德观念入脑入心,以优秀传统道德文化开展正向引导,唱好贫困户个性化教育引导与乡村道德新风培育的“二重奏”。

  为发挥好典型示范带动作用,任城区通过广泛开展“讲好扶贫故事”活动,大力宣传新时代扶贫精神,激励引导贫困群众树立“好日子是干出来”的观念,唤起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斗志。坚持在每年“扶贫日”活动期间,选取脱贫户先进典型进行集中宣传,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群众、开导群众、激励群众。推进移风易俗鼓舞人。聚焦减轻贫困群众负担,大力开展移风易俗,积极推行喜事新办、厚养薄葬、丧事简办,制定了红白事规范流程、标准,引导贫困群众自觉抵制陈规陋习,让贫困群众甩掉“人情枷锁”,提升了他们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赵冉冉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