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24小时动态监管打造智慧港航

2020-11-26 08:37:56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济宁报道

  近日,济宁市政府新闻办举办新闻发布会,通报2019年以来济宁市港口码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的成效。目前,济宁市52家港口企业242个摄像头已全部接入智慧港航环保监控平台,实现了对港口堆场、码头前沿、洗车台、疏港道路、作业料口5类重点区域的24小时动态监管。

  济宁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按照抑尘极限化、喷淋智能化、堆场车间化、车辆清洁化“四化”新要求,以港口码头扬尘管控工作线为主线,把污染防治工作作为主责主业来抓,压紧压实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加强联防联控联治,坚持水气并治、标本兼治,建构起一套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市县一体、高效闭环的港航污染防治监管体系。

  涌现一批园林式、花园式港口

  2020年作为“港口企业污染防治主体责任落实年”,济宁市通过建立健全了资金投入、防污设施、创新应用、文化建设等13项主体责任体系,以及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和结对指导帮扶,不断压实港口企业污染防治主体责任。与属地政府及交通运输部门建立以“会议联席、信息联通、监管联动、执法联合、整治联手、应急联步”为主要内容的联防联控联治“三联六要求”工作机制,在污染防治工作的方方面面发挥作用,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经过治理,涌现出荣信港、跃进港、易隆港等一批园林式、花园式港口。济宁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牵头的扬尘管控工作线持续走在全市十条工作线的前列。目前港航污染防治实现了由治标向治本、由粗放向精准,由“要我环保”到“我要环保”的转变,基本形成了港航清洁化生产新常态。

  以“净化、硬化、亮化、绿化、美化”为目标,济宁市港口码头累计投入环保改造资金6.39亿元,配备了防风抑尘网、洗车台、喷淋、雾炮、洒水车、清扫车等设备设施,推广堆场作业点雾炮控制、料口智能喷淋、传输走廊全封闭、落料口干雾除尘等先进环保工艺,强化扬尘治理管控。目前,济宁市各港口码头150台环二非道路移动机械全部加装了颗粒物捕集器,并购置了不透光烟度计开展排放抽测。另外,通过开展以“十个必须、十个确保”为重点的水污染专项治理行动,确保港口“污水零排放”。并通过建立健全了“网格化实名制、分级分类差异化、考核排名、异地执法互查、‘扫黑除尘’、督导检查、精准帮促提升”七大监管新机制,监管体系更加完善。

  24小时智慧“千里眼”监管

  按照设施设备、制度流程、监管系统、档案台账、人员配备“五统一”要求,投资673万元,建成了济宁市“1+8+N”智慧港航环保监控平台体系,包含1个市级港航一级监控平台、8个港航二级监管平台和52个港口企业三级监控平台。

  目前,创新研发了线上监管平台问题闭环管理系统,升级了监管人员手机APP,各级平台按照职责分工,流程化开展上报、派发、整改、上传、复核等问题处置工作,最终形成闭环销号。同时,形成了数据分析机制,通过问题闭环管理系统定期对线上问题进行大数据分析,形成问题分析报告,为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数据支撑和决策参考。并通过线上问题“一周一推送”制度,对各级平台发现的问题进行分区域、分类汇总,推送至各相关县(市、区)交通运输局、港航服务中心以及市港航污染防治指挥部有关专业组,形成了“数据共享、问题反馈、互动联动”的工作格局。

  据统计,自7月份平台投入运行以来,济宁市线上共发现并整改问题14229例,线上监管的“千里眼”作用发挥更为明显,成为济宁市港口污染防治日常监管的有力抓手。

  突破含油污水接收“瓶颈”

  济宁市作为生态环境部确定的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试点城市,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工程也即将开工建设,船舶水污染物治理形势日趋严峻。通过全面推广“一个智能接收,两套动静结合、三类污染物全部上岸”接收新模式,及建设船舶污染物转移联单监管信息平台,破解了含油污水接收难题,实现了含油污水接收零的突破。

  目前,济宁市配备流动接收船4艘,建设船舶污染物处理站3处,52家港口企业全部高标准建设了船舶污染物接转处设施,其中生活污水、含油污水接收设施各52套、流动生活污水接收车52辆、船舶垃圾分类接收储存容器290个、船舶垃圾智能接收一体柜15台。

  同时,出台了《关于全面开展船舶污染物接收工作的通知》《济宁市港口船舶污染物接转处工作量化考核办法》等指导性文件20余份,统一印制了船舶污染物接收证明、接收转运监管联单、船舶污染物接收和转运台账,推广船舶污染物集中转运模式。并创新制作了鸭嘴型快速抽油嘴,突破了含油污水接收“瓶颈”,实现了含油污水接收“零”的突破,补齐了短板、弱项。并借鉴生活污水“动静结合”的接收模式,指导港口配备了机动、灵活的含油污水流动接收车,打破了固定地点接收的限制,实现了港口前沿各区域的动态全覆盖接收。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高杨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