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马震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李晓晴 济宁报道
3月15日下午,济宁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的重点任务和举措新闻发布会,市科技局相关负责同志参加发布会,介绍济宁市“十三五”期间全市科技工作情况以及“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的重点任务和举措,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十四五”期间,济宁市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深化创新型城市建设为主线,推动区域协同创新,重点突破企业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关键技术。至2025年,高新技术企业力争达到1000家,济宁市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75%,技术交易额年均增长20%以上,新增国家和省级高层次人才100人、新建省级以上科技平台80家,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主要科技创新指标进入全省前5位,综合科技创新能力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济宁市将打造区域创新高地,突出“创新谷”核心作用,“十四五”期间,在创新谷布局5家以上国家级创新平台,年均引进建设研发机构20家以上,落地重点产业化项目50个以上。2021年起,济宁市将竭力推动创新资源向创新谷集聚,加快构建区域创新中心,大科技创新基金规模至5.8亿元以上,推广“技术+资金”模式,导入智能终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项目,争取山东产研院对济宁市项目支持金额继续保持全省首位。
为培育科技创新主体,济宁市将落实各类创新政策,增强企业研发投入积极性。每年布局新建10处左右专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开展产学研协同攻关项目200项。到2025年,力争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000家,与济宁市建立紧密合作关系的高校院所达到100所,新建产学研合作平台50家以上。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济宁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提升至50%以上,年增幅保持全省前列。
同时,“十四五”期间将持续推进科技平台改革,布局建设150家以上新型研发机构,济宁市省级以上各类科技创新平台突破500家,争取10家以上重大平台跻身国家级创新平台。“十四五”末,济宁市规上企业研发平台建有率提升至40%以上。为壮大科技人才队伍,到2025年,济宁市将新建院士工作站40家、高层次专家工作站5家,引进院士等顶尖人才50人。
济宁市将健全技术市场体系,设立产业化中试基地,到2025年,建成培育专业技术转移服务机构20家,中试基地40处,年均发放“成果贷”3亿元以上,技术合同成交额年均增长20%以上。
据了解,2021年是“十四五”起步之年,济宁市科技局将坚持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启动深化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科技企业培育“雁阵工程”,开展“创新图谱”绘制及产学研合作活动,建设线上线下一体的多功能科技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对创新平台和人才团队作用发挥情况开展评选表彰,通过一系列新举措,更深层次、更大力度地激发全社会科技创新热情,努力开创科技工作新局面。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马震
2021年1月21日至2月20日期间,全市人力资源市场共举办现场招聘会42场,进场用人单位1237家,提供就业岗位23948个,15965人次的求职者参与现场洽谈对接,达成初步就业意向7168人次。[详细]
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离不开强有力的财政保障,济宁市创新审计组织模式,实现对市级财政预算和县级财政重要事项的一体化、穿透式、全覆盖审计,促进财政增收节支。[详细]
根据济宁市重污染天气预警预报平台分析研判,经市重污染天气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决定,济宁市于2021年3月14日14时解除重污染天气橙色预警,终止II级应急响应。[详细]
为引导青少年践行生态文明的理念,提高爱绿护绿意识,倡树“绿色发展人人尽责、生态文明大家共享”的良好风尚,助推更高品质美丽济宁建设,市委市直机关工委、团市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开展“美丽济宁 青春行动”2021年济宁市青少年义务植树活动。[详细]
为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近年来,济宁市持续深入开展“减证便民”行动,建立实施由市长牵头挂帅的工作协调机制,“无证明城市”创建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提升了政府服务效能,促进了营商环境优化。[详细]
今日,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在济宁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了解到,为方便广大市民出行,3月18日起,将开通321路公交线路,途径人民医院东院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