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山东丨微山湖上好支书孙茂东:村民富了,他却走了

2021-10-06 08:30:52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董昊骞 济南报道

  “十一”假期,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渭河村,细密的秋雨无声地飘洒在村民们的连家船上,湖面泛起淡淡的薄雾。

  处于微山湖腹地的渭河村,是典型的“湖中村”。它自然风光秀丽多彩,全村都住在连家船上,连家船首尾相连,组成了一条长长的街。供游客登临的多层级旅游度假船格外显眼,村里鱼肥鸭壮、苇绿荷翠、莺歌鹭飞,一派欣欣向荣。

  这一份鱼戏莲叶间的恣意和肥鸭遍地跑的富足,在2002年之前,对于渭河村村民来讲,是很难见到的场景。过去,人们习惯了守着大湖打些鱼虾卖点小钱的慵懒日子,不少村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2002年,年富力强的孙茂东出任渭河村党支部书记。上任后通过一系列措施,不仅使当地贫困户全部脱贫,还壮大了村集体收入,为乡村的振兴奠定了物质基础。

  只是,常年的操劳,把他的生命定格在了2020年5月31日21时38分,走过了58个春秋的孙茂东与世长辞。但他的精神,犹如微山湖畔的杞柳,深深扎根这片水域热土,深深扎根于群众心间。在这个国庆节假期,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通过微山县高楼乡党委书记、渭河村党支部副书记、渭河村村民们的讲述,还原出在湖区百姓心中留下不朽丰碑的基层党支书——孙茂东的形象。

渭河村

  从贫穷落后的小渔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化明有是渭河村党支部副书记。他的老搭档孙茂东,生前是渭河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

  今年春节后,村里买下一条200多平方米的大船,村民们义务出工为孙茂东建纪念馆。化明有说:“这是民意,老少爷们个个心里都装着他的好哩!”

  孙茂东生前都做了啥?为何让这1000多名父老乡亲始终挂念着他?这还要从18年前开始说起。

  2002年6月,经全村党员群众推选,孙茂东当选为渭河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渭河村位于微山湖腹地,是一个典型的渔业村。以前,村民在湖里一年光“挪船窝子”就得挪12次,日子过得很苦。

  孙茂东自从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以后,卖掉了自己生意正好、来钱正快的水上运输拖队,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村庄建设和发展中。他说,“我是支部书记,不能光考虑自己致富,我要让全村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

  “渭河村一直就有搞运输的传统,茂东当选支部书记前也搞过水上运输,有些经验。”化明有介绍,“当时茂东说:‘都是湖上飘着的人,水上运输咱要是搞不成,谁能搞成!’”

  话虽这样说,但大家心里都犯嘀咕:“人家南方拖队有公司,驳船吨位比咱大、拖头马力比咱强,咋能跟人家竞争?”其实孙茂东心里早有了想法。

  据于明有介绍,当时村里有不少养殖户,养殖效益还不错,手里有些闲钱。

  孙茂东便带着村两委干部挨家挨户去做养殖户的工作:“自己富不算富,大家富才叫富”“手里的钱贷给别人,不如贷给自己人。”

  就这样,渭河村两委干部反复做工作,最终帮助村里的运输户协调了资金,更换了钢质驳船和大马力拖头,成立兴渭航运公司。通过这些年的发展,兴渭航运公司已经拥有运输吨位26万吨,拖头发展到26个,年营业收入3500余万元,成为全乡航运业的支柱企业。

  后来,他又动员村两委干部带头养殖大闸蟹,在蟹池里套养鳜鱼、南美白对虾,联合3个村成立养蟹专业合作社,从种苗购进、日常管理到上市销售实行一条龙服务。2006年,孙茂东发动村民把船连在一起发展餐饮旅游,打响“微山湖渔家水街”的旅游品牌,现在已是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省旅游特色村。

  “要不是孙书记,俺家哪能过上今天的好日子?”在村里开水上饭店的渭河村村民老张说,村民最早以一把小揇一把小叉生产劳动,一年挪12次船窝子,日子过得很苦。直到上世纪90年代,他们全家靠着传统捕捞,一年的收入还不到2000元。后来,在孙茂东书记的帮助下,他们家搞起了大闸蟹、南美白对虾养殖,又开起了船上饭店。如今全家一年能有近60万元的收入。

  老张只是渭河村民的一个缩影。多年来,通过运输、养殖和旅游这三步棋走下来,渭河村从原来贫穷落后的小渔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突破3万元,村集体年收入达到近百万元。

渭河村的党建文化长廊

  离家不离党,船行千里不迷航

  “如果把一个村比成一条航船的话,我觉得村民好比乘客,党员就是水手,而支部书记就是‘舵手’。茂东同志就是这样一个好的‘舵手’。”微山县高楼乡党委书记刘计艳说,孙茂东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咱是党的人,要听党的话,永远跟党走。”作为支部书记,他时刻把党建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

  在渭河村,有一条不成文的约定,每年的“七一”,不用下通知,全村党员不论生意多忙,都要回村参加组织生活。这样的制度,一坚持就是十几年。对于这样一条制度能长期坚持,雷打不动,好多人不理解,渭河村的党员为什么这么自觉,“其实大家到渭河村走一走,看一看,深入了解一下就会得出答案。”

  渭河村过去人心涣散,加之从事湖上运输业的流动党员数量较多,船在外,家随船,人在天南地北,每次村里开党员大会,党员都到不齐。如何抓好党建这个基层凝聚力的关键?怎么对流动党员进行有效管理?

  孙茂东和支部成员分头工作,准确了解流动党员的情况。他创新工作方式方法,逐步完善了一套富有湖区特色的工作运行机制。村党支部按照管到位、服务好的要求,实行流动党员“每人一证、每人一卡、每季一访、每年一评”的“四个一”管理模式,构筑“水上红线工程”;先后在江苏省盐城及山东省东营、潍坊等地设立流动党员党小组,并在运输船队上设立流动党员活动室;规定外出党员平时在当地参加组织生活,“五一”“七一”“十一”“元旦”为流动党员的回归日,流动党员回来参加村党支部集体活动。

  党支部健全了民主评议党员、村党支部议事、党员发展票决等制度;并坚持村级重大事务“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实行民主决策、阳光运行。

  此外,孙茂东开通流动党员QQ群、微信群,通过现代化手段随时了解流动党员的工作动态、学习情况,也让外出党员及时了解村内的发展和变化。同时,还充分发挥流动党员致富信息多、交际面广的特点,让他们为家乡发展出谋献策。26项“致富金点子”被县乡村采用,成为当地新的经济增长点。

  通过这些措施,彻底解决了部分流动党员村里管不着、驻地无人管的状况,让流动党员身处外地同样感觉到“家”的温暖,在千里运河之上实现了离家不离党,船行千里不迷航。这一做法,得到了中组部和省市县委的认可,在山东省、济宁市进行推广。

  如今,在渭河村,共产党员亮身份已成为一种常态。党员佩戴党徽,党员住家船头悬挂党旗,都成为一种风尚。

  2012年6月,渭河村被中组部授予“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县委奖励渭河村50万元,高楼乡党委也奖励孙茂东一笔奖金。这些钱怎么用?孙茂东和支部一班人考虑到村原来的办公船面积较小,已无法满足开展党员活动的需要,于是投资新建了一艘宽敞的办公船,作为湖上党群服务中心,把党员活动室、代表活动室、为民服务代办、文体活动中心等活动阵地整合在一起,为湖区广大党员群众提供咨询、帮困、教育、培训和娱乐等服务。如今这艘大船已成为渭河村的一张名片,也成为高楼乡“微山湖上党旗红”这个党建品牌的一个标志。

孙茂东(左一)生前在渔民家中走访

  对村民亲似家人,他是渭河村百姓的“主心骨”

  “有事找茂东!”是孙茂东生前,渭河村村民的口头禅。

  看似简单的话语,却蕴含着老百姓对一位基层共产党员最大的褒奖。无论黑天白夜,无论大事小情,只要群众找孙茂东,都是随叫随到,随到随办。

  2013年,31岁的村民姬保霞身患直肠癌,全家不知所措:“当时我才31岁,儿子才5岁,我还能活多久?我该怎么办?”姬保霞说,关键时刻,孙茂东给他们拿了主意:不要停留,赶紧上大医院再检查治疗。辗转各地求医,大小6次手术花了20多万,她的病还是时好时坏。面对病痛的折磨和医院的病危通知书,姬保霞决定放弃。

  这个节骨眼上,孙茂东出现在他们面前:“你们可不能灰心,钱不够我来想办法,无论如何不能放弃治疗!”他开导姬保霞,癌症并不可怕,信心比黄金更重要。紧接着,他一边为她申请大病救助,一边通过发动全村群众捐款、协调县有关部门帮助等方式,为她家筹款5万多元。他还帮助姬保霞了北京一家医院,治愈后直到现在也没再复发。“孙书记的好,俺一辈子都忘不了!是他救了我,救了我的家庭。”姬保霞说,孙书记就像村民们的大家长,大家有啥事都找他拿主意。

  渔村过年有个习俗,大年初一第一顿饭必须有鱼、有肉、有水饺。在孙茂东的儿媳于冰清印象中,公公每年都会匆匆吃完水饺,然后把没动的猪头、鱼、水饺打包分成两份带出门。“我开始很纳闷,后来才听婆婆说,他是去看望村里的两位五保户老人。”于冰清说,她嫁到村里10年,公公的这个惯例一年也没落下。“茂东对贫困户最亲,年年惦着俺孤老头子,家里米面粮油啥也不缺,哪有他提来的猪头肉香呐!”其中一位老人王广宝说,一提起茂东心里就热乎乎的。

  为长远造福村民,孙茂东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搞村基础设施建设。为方便村民出行和学生上下学,在村小学周围河道上架设了5座钢架过河桥,在村东头建设了一座钢结构码头。几年下来,渭河村这个偏居大湖一隅的小渔村面貌焕然一新。

  孙茂东对待群众是真心实意、全心全意,他就是渭河村百姓的“主心骨”。

村民们义务出工修建的孙茂东建纪念馆

  村民们义务出工为孙茂东建纪念馆

  2019年11月14日,孙茂东因胆管胰腺癌在北京住院16天。出院后,医生叮嘱他至少卧床静养3个月,可忙惯了的孙茂东哪能躺得住?为了村里的事,他跑乡里,跑县里,一直没闲着。

  2020年疫情发生后,孙茂东披着大衣,腰里带着引流管,坚持去值班点值守。去年2月24日,正在村里忙活的孙茂东,身上的引流管突然蹿了出来,紧接着开始发烧。在济南住院期间,孙茂东瘦得不到60斤。几位村干部去病房看他,身上插满管子的他还是放心不下村里:幼儿园装修了吗?水街北岸的路施工了吧?党建教育船要抓紧建,村里建公墓的事要勤跑着点……

  村党支部副书记化明有一一应允完,扭头就抹起了泪。

  生命的最后几天,孙茂东要求回到村里,回到老百姓中间,坐着轮椅把村两委干部叫到党旗雕塑下说了三句话:“我对不起全体党员,也对不起伙计(村干部)们,你们要拿村民当自己的亲人对待,我倒了,百姓的靠山不能倒!”

  2020年5月31日21点38分,孙茂东永远地离开了他的渭河村,离开了他深深牵挂的1507名父老乡亲。

  2天后的上午,微山县高楼乡渭河村,花圈重重叠叠摆了20多米,水街两侧的大小船只上站满了送别的群众。

  今年春节后,村里买下一条200多平方米的大船,村民们义务出工为孙茂东建纪念馆。化明有说:“这是民意,老少爷们个个心里都装着他的好哩!”

  如今,孙茂东已离世近一年半,“十一”国庆节假期,渭河村虽秋雨连绵,却不见一丝凄凉。村子里鱼肥鸭壮、苇绿荷翠、莺歌鹭飞,这一幅国泰民安的景象,如孙茂东先生所愿!

  虽已经离去,但孙茂东犹如微山湖畔的杞柳,深深扎根这片水域热土,深深扎根于群众心间,大风吹不倒,大浪打不倒。

初审编辑:尹荣耀

责任编辑:马震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