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看济宁丨“五堂”模式让新时代文明新风吹遍乡村

2022-05-26 17:42:3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郑州 邢德蕊 陈纯璋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郑州 见习记者 邢德蕊 陈纯璋 济宁报道

  乡村振兴,文化先行。为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济宁市发挥文化资源独特优势,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价值,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文明实践融通融合,目前,已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站4303个,擦亮“蒲公英夜(讲)堂”“儒学讲堂”“幸福食堂”“雏鹰课堂”“结婚礼堂”五堂品牌模式,让新时代文明之风吹入百姓心坎中。

兖州区新兖镇大马青村“蒲公英夜堂”

  “蒲公英夜堂”落地生根,文明之风吹进田间地头

  我们经常来这里听课,在这里可以学到很多文化知识来。”“对对对,刚才我们就听了关于美德健康生活方面的课,老师讲得可真不孬。”“那可不,我有事推了也得来这里听课。”……

  在济宁市兖州区新兖镇大马青村,“蒲公英夜堂”的课程刚刚结束,村民谢喜荣、王金环、王红梅三人就对讲课内容赞不绝口。

  “我们村的村民热心又热情,每次活动都很积极,所以我们工作开展也很顺利,通过开设的课程,进一步提升了村民的整体素质、文化素养。”兖州区新兖镇大马青村支部书记刘胜说。

兖州区息马地社区“蒲公英夜堂”

  兖州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任李鸿飞介绍,“蒲公英夜堂”是济宁市兖州区打造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特色品牌,主要以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0个镇街实践所、344个村居实践站为依托,结合多数人白天进城务工、晚上回村的实际,开启“白+黑”宣讲模式,白天开讲堂,晚上开夜堂,根据百姓需求,制定宣讲计划,采取专题式、讲座式、小品、快板、三句半等形式,组织志愿者向群众传授法律、科技、卫生、书画、健康美德等知识。为推动理论宣讲广覆盖、入基层,兖州区将“蒲公英夜堂”开办到村庄院落、田间地头,用大白话讲大道理,着力打造一镇一品牌、一村一特色的可推广、可复制的“兖州样板”。

  目前,济宁市已建立“蒲公英夜堂”宣讲点100余处,开展“蒲公英夜(讲)堂”1.5万余场、受益群众16万人次。

泗水县圣水峪镇小城子村“儒学讲堂”

  农家小院故事多,“儒学讲堂”有话有饭

  “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流芳千古,原因是接地气,在民间才有生命力。”在济宁市泗水县圣水峪镇小城子村,乡村儒学志愿者王春正在为“儒学讲堂”的课程做准备。

  九年前,王春报名成为了一名志愿者讲师,对于他来说,讲课不是问题,但怎么让人听懂、听进心里却十分棘手。为了让大家能够听得进去,他广泛收集本土故事,所以,在王春的课堂上,大家总能听到一个又一个有趣的故事。王春对村民经常说的话就是“我当故事讲,你们当故事听”。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了解到,尼山圣源书院所在的圣水峪镇率先开展“儒学讲堂”建设,其中,小城子村是最早建设的一批之一。与别处不同的是,小城子村采取“故事讲堂+小伙房”模式,为老人提供了一个“抱团取暖”的平台。每周六去小城子村,讲师王春都提前备好食材,讲完课就与村里的老人一起做饭吃饭,周围村庄也会有人慕名而至,有时中午吃饭的人多达60多人。农家小院里的故事多、笑声多、情意浓,因为“儒学讲堂”,他们不是一家人,胜似一家人。

  目前,济宁市共打造儒学讲堂4051个,开展儒学宣讲5.2万余场、受益群众168万人次。“九层之台始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儒学讲堂”不仅把优秀传统文化送到老百姓家里,种到老百姓心里,更是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曲阜市石门山镇北焦沟村“幸福食堂”

  五块钱的一日三餐,让老人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走进曲阜市石门山镇北焦沟村的“幸福食堂”,老人们三五成群,凑在一起絮叨家常。

  “这个地方可好了,你看,俺一个孩子在新疆工作,另一个住的离这里太远,我自己住他们又不放心,现在这个食堂里吃饭可就太省事了,还能一块看个电视、拉拉呱。”村民倪立云说。

  “对,到点直接来就行,有时候来的晚了,人家就直接上俺家里喊去,看看俺是不是有啥事,对俺可好了。”说起“幸福食堂”,今年已经82岁的李爱华笑的合不拢嘴,“俺书记给办的这个地方可真不孬啊,每个月还有人来给理发……”

  石门山镇北焦沟村支部书记张树亮告诉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2018年农历6月6日,村里第一个也是济宁市第一个“幸福食堂”成立。在这里,虽然不是很高大上,但是能让村里的老人吃上口热乎饭,还能及时了解大家的健康状况,“幸福食堂”解决的不仅仅是老人的温饱,更多的是给予大家生活上、精神上的慰藉。

曲阜市石门山镇北焦沟村“幸福食堂”

  济宁市将儒家文化、孝善文化与文明实践有机结合,截至目前,已经建立“幸福食堂”216处,“每天每人交5元钱”满足老年人“一日三餐”。同时倡导开展“邻里互助”活动、“幸福餐盒送到家”活动,让行动困难老人准时吃上热乎乎饭菜;开展“尝尝大厨的菜”活动,让老人吃上“星级饭店”的美味佳肴;开展“幸福食堂里讲党史”、“餐前听新闻”、“餐后话家常”活动,为老人送上文化大餐。

  随着“幸福食堂”功能的进一步延伸,更多的文艺演出、政策宣讲、公益活动也走进了村庄,不仅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品质,更让党的好政策走进了基层百姓中。“幸福食堂”逐渐成为集健身、学习、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温馨家园,真正让老人的日子过得有滋又有味。

金乡县金乡街道莎岭社区“雏鹰课堂”

  “雏鹰课堂”为儿童假期生活添彩加料

  “放假了,爸爸妈妈都在外面工作,不放心我一个人在家,在这里,我可以认识很多好朋友,和好朋友们一起做许多游戏,唱歌、画画、练书法、打乒乓球……每天都过得很开心。”在金乡街道莎岭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胡子涵度过了一个别开生面的假期。

  为解决儿童假期看护难题,2022年1月至2月寒假期间,济宁市文明办在全市15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实施“雏鹰课堂”志愿服务项目,截至目前,155个站点已陆续开班,同时,招募志愿者3470余人,为4700余名儿童提供寒暑假看护及课业辅导服务。

  “雏鹰课堂”采取“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文明校园志愿服务队+爱心企业+大学生志愿者”运行模式,由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活动提供场地、设施等硬件支持,文明校园志愿服务队提供课业辅导、兴趣培育等专业志愿服务,爱心企业为活动提供资助,大学生志愿者承担打卡签到等教学辅助工作,同时发挥自身特长,带领孩子们开展美术、手工、音乐、体育、舞蹈、书法、劳动实践、 红色基因传承等30多种兴趣培养活动,为孩子们的假期生活添彩加料。

曲阜市小雪街道武家村“结婚礼堂”

  “结婚礼堂”倡树喜事新办简办新风尚

  两年前的10月28日,对于曲阜市小雪街道武家村的村民武鹏举来说意义非凡。那一天,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门口放起《红红火火》的音乐,村干部和志愿者们身穿红马甲,忙着张罗,就在这一天,武家村的“结婚礼堂”迎来了它成立以来的第一对新人。

  “我们俩都是在武家村长大的,对我们的家乡有特殊的感情,在村子的文明礼堂举办我们的‘回门宴’仪式,也希望能够让邻里街坊共同见证我们的婚礼,特别有意义。”武鹏举回忆起当时的场景记忆犹新,“村里组织参加婚礼的人给新人写祝福语,每个人都要写,由我们现场抽取祝福语作为一种纪念,现场气氛十分活跃。”

  武家村党支部书记武波介绍,村里刚开始办礼堂时,不少村民也是不太理解,乡亲们需要有个接受和适应的过程。

曲阜市小雪街道武家村“结婚礼堂”

  “我们就想着怎么才能让村民们参与进来,后来就设计了一些小活动,让大家都能够互动。”武波说,为了给新人们一份特殊的纪念,村里还给他们准备了两个红包,一个是族谱的家风家训,另一个是村规民约。武家村现有17个姓氏家族,也为村里的新人们相应的制作了17个家风家训。而文明礼堂的推行,既发挥了基层社会治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引导村里广大青年传承优秀传统美德,把文明节俭、喜事新办,向上向善的文明新风吹遍每个乡村。

  瞄准“喜事新办”,倡导移风易俗,济宁市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化礼堂等场所现已建成“结婚礼堂”153处。在礼堂内,设置婚俗文化墙、孝贤文化长廊,实现“场地免费、司仪免费、服务免费”三免费;婚礼流程融入孝老敬亲、夫妻和睦、家风家训、夫妻宣誓等环节,增强婚礼仪式感;推行村支部书记主持、镇街书记证婚模式,吸引更多新人在“结婚礼堂”举办婚礼。“结婚礼堂”见证着一对又一对新人幸福的开始,也见证着喜事新办简办的新风尚走入一个又一个庭院之中。

初审编辑:赵冉冉

责任编辑:马震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