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人,雨后路边长蘑菇,千万不能采集食用!

2022-07-15 19:25:3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王爽爱

  连日来,济宁多雨寡晴,路边的绿化带和小区的绿地长出了星星点点的蘑菇。但是野生的蘑菇中,毒蘑菇与无毒蘑菇混杂生长,外观有的也很相似,极易误采误食。什么是毒蘑菇?怎样预防毒蘑菇中毒?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一学习!

  什么是毒蘑菇?

  毒蘑菇又称毒蕈或毒菌,是指人食用后出现中毒症状的大型真菌。目前,我国已报道的毒蘑菇种类达400多种,其中含剧毒可对人有致死危险的蘑菇有40多种。蘑菇中毒根据临床表现主要分为8种类型:胃肠炎型、急性肝损害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光敏性皮炎型、急性肾损害型、横纹肌溶解型和混合型。

  识别毒蘑菇的方法中有哪些误区?

  误区1:颜色鲜艳的蘑菇都有毒。

  例如,红菇属中的密褶红菇和稀褶红菇颜色就很鲜艳,但是它没有毒,是营养价值很高的食用菇。

  误区2:生长在粪便上或者阴沟里的蘑菇都有毒。

  有的食用菇属于粪生或腐生蘑菇。我们常吃的口蘑很多就生长在草原的羊粪上。而鹅膏菌多生长在相对清洁的林地上,但它是剧毒蘑菇。

  误区3:有毒的蘑菇大多都有恶腥、辛辣、酸涩的气味或者味道。

  许多毒蘑菇都没有这些令人不愉快的气味,甚至没有什么气味。还有人说吃起来味道像土豆或萝卜味的蘑菇有毒,吃起来味道像杏仁或有水果味的蘑菇无毒,这些说法都毫无依据。

  误区4:被虫子咬过吃过的蘑菇没有毒。

  例如,剧毒蘑菇鹅膏,就常常是一些蛆虫的美食。此外,用剧毒鹅膏做大小鼠的灌胃实验,大小鼠也不会出现中毒症状。因为大小鼠的消化道与人不一样,不能吸收鹅膏毒素。

  误区5:撕开菇伞,断面会变色、流汁液的蘑菇都有毒。

  掰开松乳菇或多汁乳菇,会流出乳白色的分泌液,但它们是可食用菇。云南盛产的牛肝菌断面会变成蓝色,它也是食用菌,营养美味。相反,许多毒蘑菇撕开或者掰断后,断面并不会变色,也不分泌汁液,如剧毒肉褐鳞环柄菇、剧毒蝇鹅膏。

  误区6:接触银器或者与大葱、大蒜、大米同煮可使其变色的蘑菇有毒。

  食材本身可能含有各种天然色素。接触或者与其它食材同煮,色素会混染是常见的现象。这与蘑菇是否有毒没有关系。古代所谓的“银针验毒”实际是银与含有硫或硫化物的物质接触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银,并不能检验百毒。而且蘑菇毒素当中是不含硫或硫化物的,所以毒蘑菇也不会使银变黑。

  毒蘑菇中毒如何自救?

  催吐:在中毒者神志清楚的情况下尽快催吐。可用手指抠咽部或用器具压迫舌根部即可引起呕吐。可反复多次,尽量把胃内食物呕吐出来,以减少毒素吸收。

  立即就医:中毒后立刻到正规医院救治,最好携带剩余蘑菇样品,以备鉴定蘑菇的种类,确定有效的治疗措施和判断预后。

  怎样预防毒蘑菇中毒?

  鉴别野生毒蘑菇是否有毒目前没有简单易行的鉴别方法,预防毒蘑菇中毒的根本办法就是不采摘、不销售、不食用野生蘑菇。

  大家不要因为好奇或为满足口腹之欲采摘野生蘑菇或来源不明的蘑菇。注意勿在路边摊贩购买蘑菇,即使在正规市场上购买野生蘑菇,也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不要偏听偏信,轻易买来食用。欲避免类似中毒事件,家庭饮食关键在于不随意食用野生蘑菇。集体聚餐、餐饮服务、民俗旅游等尽量不要加工食用野生蘑菇,以确保饮食消费安全。不要轻信民间或网传的一些没有科学依据的毒蘑菇鉴别方法,做到人人知晓随意采食野生蘑菇的危害性,尤其是具有潮湿土壤适合菌类生长的公园、植物园、旅游区、林场等地需做好警示,防止误采误食毒蘑菇,必要时可定期清理。

  (大众网·海报新闻编辑 王爽爱 综合整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

初审编辑:高杨

责任编辑:朱仙娉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