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创新“三种模式” 推动文化遗产利用“活”起来

2023-09-16 12:52:31 来源:  作者: 张勇

  大众网记者 张勇 通讯员 马荣华 李长江 高震 济宁报道

  近年来,济宁市贯彻落实“要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的精神,创新实行“重点带动、区域评估、预防保护”三种模式,探索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济宁路径”,取得显著成效。

  创新实行重点带动模式

  济宁市对全市文物资源进行全面盘点、统筹谋划,实施重点带动、创新突破,着力构建“一区两园十线百馆”文保利用体系。“一区”就是积极支持曲阜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两园”就是持续提升鲁国故城、南旺枢纽2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十线”就是创新发展考古游、非遗游、博物馆游,策划10条文物主题精品旅游线路。“百馆”就是高标准推进建设100家博物馆,重点抓好河道总督府遗址博物馆等文博项目建设,打造“博物馆之城”,累计建成65家博物馆。其中,鲁国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成为全省唯一入选国家“十四五”规划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项目,曲阜大遗址保护利用区是全省唯一纳入全国持续建设的6处大遗址保护利用片区,2个案例入选2022全国文化遗产旅游百强案例,大运河微山湖博物馆项目用时9个月建成,提前对外展示,成为省内唯一一家建在大运河畔的博物馆,“我家就在岸上住”——大运河的故事入选全省博物馆十佳社会教育案例,古老的文物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

  创新实行区域评估模式

  济宁市在兖州区颜店新城创新实施全省首次平原地区区域文物评估,采用“打包运作、批量作业”模式,在大面积土地出让前,通过系统区域考古调查和分层级勘探的方法,先进行文物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实施局部勘探或发掘,为地方政府保护文物提供足够空间,提前做好土地出让规划,既高效落实“先考古、后出让”制度,又有力保障了宁德时代等省级重点大项目建设,确保“拿地即开工”,考古费用仅相当于原来建设工程考古勘探的十分之一,走出一条文物保护和服务发展“双赢”的新路径,该经验入选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亮点并被全省推广。截至目前,累计开展区域文物评估面积达19平方公里,带动全市实施考古发掘项目7个,配合考古调查勘探项目29个,保障重点项目21个。

  创新实行预防保护模式

  济宁市以曲阜孔庙及孔府列入国家文物局第一批文物建筑预防性保护试点项目为契机,在全国率先探索预防性保护新路径,聚焦曲阜孔庙及孔府内的208处文物建筑及院墙地面等重点,采取直接委托方式,明确具有70多年维修经验的曲阜市三孔古建筑工程管理处、曲阜市安怀堂文物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负责项目实施,创新编制《文物建筑预防性保护操作规程》初稿和《曲阜市文物建筑日常巡查操作指南》。曲阜市文物局组织200余人的专业队伍进行监督管理和日常巡查,项目团队细化7道预防性保护工作流程,组织开展6轮定期巡查、1次专项巡查、1次日常巡查复核,对107处保护对象进行142次专业检修,对125处单体建筑进行2轮“入冬前清扫屋面瓦垄”保护措施,真正实现了从事后大修转变为定期岁修、变抢救性保护向预防性保护,把隐患消除在日常。2023年5月22日,国家文物局在曲阜召开全国文物建筑预防性保护试点工作总结会,总结第一批文物建筑预防性保护试点情况,曲阜市作典型发言,与会各试点单位现场观摩曲阜试点现场及古建修缮料场,经验被全国推广。

初审编辑:张勇

责任编辑:马震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