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赵冉冉
责任编辑:马震
大众网见习记者 刘兆鑫 济宁报道
近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进展工作会议在国家文物局举行,邹城邾国故城遗址考古等4个项目进行了专题汇报。
与会专家在点评时,对邾国故城遗址考古工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考古工作判断准确,认识到位,发掘工作科学精细,对学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是近年来重大考古新发现。
邾国故城遗址总面积约6平方公里,位于山东济宁邹城市,是东周时期邾国都邑和秦汉时期邹县县治遗址。“十三五”以来,国家文物局支持山东大学、邹城市文物保护中心等单位对邾国故城遗址开展了系统地考古调查、发掘工作,取得重要成果。
邾国故城城址平面略近长方形。城内中部偏北为东周邾国宫室和秦汉邹县官署区,面积约16.7万平方米。2022年6月至2023年9月,在官署区东北部揭露出一处始建于战国中晚期,沿用到秦、汉、新莽时期的大型夯土建筑基址,结构完整,布局清晰;建筑废弃堆积中出土800余枚,以“驺丞之印”“驺亭间田宰”为主,包括驺县下属多个乡印、库印,以及周邻十余个县丞之印在内的秦、西汉、新莽封泥;表明该组建筑基址是目前国内发现的唯一一处秦代、西汉、新莽时期的县衙,为研究秦汉新莽县衙规制提供了唯一实例;为研究秦汉新莽地方基层治理体系、行政管理制度等提供了丰富史料;共存出土的大量建筑和日用陶器,为细化战国秦汉考古学文化分期断代(尤其是山东秦代和新莽遗物断代)提供了标尺。尤为难得的是,在庭院地面以下揭露出一套保存较好的战国中期青铜冶铸遗存,包括熔炉、烘范坑、浇铸坑、沙料存储坑、铸后修整活动面、废弃物堆积场等,为研究邾国冶铸技术、工官制度、组织管理方式等问题,提供了重要材料,具有重要价值。
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大型聚落形态,是文明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标志。邾国故城遗址位于邹鲁文化核心区,延续1170年,处在周秦汉这一我国历史上从封邦建国的方国阶段迈向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国家时代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恢弘的历史转折时期,各个地方区域社会可能经历了不同的演变轨迹。深入系统开展邾国故城遗址城市考古和城市文明研究,对研究山东地区东周秦汉文明、古国古城考古、早期城市文明,探索从诸侯国都城走向秦汉大一统帝国治下的县城的过程中的城市变迁具有十分重大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初审编辑:赵冉冉
责任编辑:马震
10月3日,大众网记者从微山湖旅游区了解到,为保障广大游客在中秋、国庆小长假中安全有序入园游览,微山湖旅游区实行错峰预约、限时限流、购票入园游览的措施。[详细]
10月3日,大众网记者从三孔景区(曲阜孔子博物院)了解到,中秋节、国庆节假期期间三孔景区(曲阜孔子博物院)实行线上实名制预约购票。[详细]
根据城市品质提升3年评价结果和相关地市推荐,拟授予16个市、县(市、区)“山东省适宜人居环境奖”,其中,济宁市任城区拟上榜“山东省适宜人居环境奖”名单。[详细]
10月1日,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第六届山东省文化创新奖拟表彰项目公示名单,经过初评和终评,从181个参评项目中确定30个项目拟予以表彰,其中,济宁3个参评项目拟予以表彰,公示时间为2023年10月1日至10月15日。[详细]
9月27日,济宁市教育局发布公告,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和《济宁市教育局关于开展2023年“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的通知》(济教函〔2023〕116号)要求,全市各中小学积极组织广大教师参加赛课、创建“优课”活动,通过县级初评、市级复评,共评出993节市级优课,[详细]
10月1日,记者从济宁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今年小麦秋种工作要坚持“关键技术关口前移,夯实高产稳产基础”的原则,切实抓好技术措施落实,全力提高整地播种质量,具体秋种技术意见如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