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良率达100%!济宁市生态环境局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 南四湖水质连续20年改善

2023-12-06 17:34: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闫文文

  大众网记者 闫文文 济宁报道

  12月6日,济宁市新闻办召开南四湖流域生态保护工作进展情况新闻发布会。大众网记者从发布会现场了解到,南四湖水质连续20年改善,今年1—10月,28个国省控断面、34条入湖河流、南水北调干线水质优良率均达到100%,全省第1位,水环境质量指数5.25,同比改善6.52%,改善率居全省第3位。

发布会现场

  近年来,济宁市生态环境局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坚决扛牢保障“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重大政治责任,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全面打好南四湖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三年攻坚战,南四湖流域生态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完善攻坚机制,全面推动责任落实

  济宁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了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暨美丽济宁建设推进会、南四湖流域生态保护工作会等一系列会议,统筹推进南四湖流域生态保护工作。济宁市生态环境局制定出台《南四湖流域生态保护“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实施方案》及年度方案,将工作目标、重点任务、重点项目一一细化到责任单位、责任人,明确时间节点。济宁市生态环境局每月召开月度分析会议,实施周调度月通报、红黄蓝管理、县级领导包保制度,对突出环境问题、重点任务开展现场督导、跟踪督导、精准督导,对任务进展缓慢的及时进行督办,切实推动生态环保任务落到实处。

  落实“五水共治”,持续推进水环境质量改善

  济宁市生态环境局完善南四湖流域综合治理体系,全域统筹推进工业水、农业水、生活水、船舶水、输入水五个方面“五水共治”。济宁市生态环境局严格依法治理工业污水,完成2223个入河排污(水)口溯源整治,封堵非法或不合理排污口125个,纳入整治范围的33家涉盐企业采取水源替代或末端治理的方式全部完成外排水脱盐任务。济宁市生态环境局规范减量治理农业污水,全市1981家规模养殖场全部配套建设粪污处理设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济宁市生态环境局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2022年化肥使用量32.5万吨、农药使用量1.05万吨,分别较2020年减少5.7%、8.7%。完成63.09万亩稻田退水治理任务和1.8万亩渔业养殖池塘生态化改造。济宁市生态环境局全面提标治理生活污水,实施“两个清零、一个提标”,21座城市污水处理厂达到准四类标准;完成雨污合流道路改造349.7公里、雨污合流小区改造1512个;完成8条城市黑臭水体长制久清评估;消除城市污水管网空白区11.16平方公里。济宁市生态环境局累计完成5789个村生活污水治理和975处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入选国家首批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城市。济宁市生态环境局智慧监管治理船舶水,建立“济宁e交付”信息监管系统,现有44家港口、6900余艘营运船舶污染物,实现从“船”到“港”封闭管理。济宁市生态环境局联防联控治理外来水,在入湖河流(支流)的入境、入湖口、县界,建设109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实时监测河流入境、入湖口,发现异常值第一时间联动处置解决。济宁市生态环境局推进流域联防联控,签订市级、县级联防联控协议48份和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议47份。济宁市生态环境局落实“一河一专班”,开展汛前、汛期、冬春季、水环境突出问题整治攻坚月等4个水质保障行动,集中整治一批突出水环境问题。南四湖水质连续20年改善,今年1—10月,28个国省控断面、34条入湖河流、南水北调干线水质优良率均达到100%,全省第1位,水环境质量指数5.25,同比改善6.52%,改善率居全省第3位。

  优化水资源配置,推进水资源节约高效利用

  济宁市生态环境局大力推进水系连通,开展引汶、引黄等工程建设,实施鱼台县、金乡县、嘉祥县、汶上县等水系连通工程,加快建设嘉祥县梁宝寺采煤塌陷地治理蓄水工程、金乡县羊山水库工程。济宁市生态环境局编制完成大汶河、白马河、泗河生态流量保障方案,合理分配控制指标,保障河湖生态流量。加快水源置换工程建设,完成长江、运河等地表水厂建设。济宁市生态环境局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出台《济宁市节约用水条例》,修订《济宁市用水总量控制管理办法》,同时推进金乡县、鱼台县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开展非法开采地下水清理整顿专项行动,封停自备井1185眼。2022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比2020年下降14.6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20年下降6.15%。

  坚持生态优先,协同抓好水生态修复

  济宁市生态环境局治理采煤塌陷地54.17万亩,其中,历史遗留采煤塌陷地12.56万亩。济宁市生态环境局先后实施南四湖湿地和23个湿地公园保护修复项目,累计完成湿地保护修复20.37万亩,全市湿地面积达255万亩,湿地率达15.21%。济宁市生态环境局科学开展增殖放流,全市累计放流鲢鱼、草鱼等优质鱼苗5000多万尾。济宁市生态环境局创新推广“污水处理厂+湿地”模式,41家规模化污水处理厂配建了人工湿地,全市建成人工湿地74处、面积16万亩,形成了流域面积最大的人工湿地保护群,助力济宁市荣获第二批“国际湿地城市”称号。济宁市生态环境局启动南四湖流域河湖水域岸线“清废行动”,重点整治南四湖环湖岸线及34条入湖岸线,今年以来整改问题1.5万余个,26条河道(段)成功创建省级美丽示范河湖,2条河道获评淮河流域美丽幸福河道。

  济宁市生态环境局将坚决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坚决守护南四湖生态安全,坚决保障“一泓清水永续北上”,将南四湖打造成为生态之湖、美丽之湖、和谐之湖,为美丽济宁建设作出环保贡献。

初审编辑:高杨

责任编辑:马震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