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创新“333”工作机制 构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新局面

2024-02-04 14:20:32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刘倩

  大众网记者 刘倩 通讯员 张兴春 马荣华 李长江 济宁报道

  近年来,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创新“333”工作机制,积极推动古老的文物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打牢“三个基础”,汇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新合力

  打牢组织基础。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牵头成立市文物保护委员会,将文物保护利用和文物安全纳入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指标,组建副县级建制的济宁市文物保护中心(济宁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每年召开全市文物工作会议,对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市财政逐年增加文物保护经费,2023年达1000万元。大力实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近年来组织实施孔府、孔庙等文物保护利用工程150余项。打牢规划基础。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编制《大运河(济宁段)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济宁市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济宁市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规划》等一系列规划,明确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规划布局和“四梁八柱”,为文化遗产利用提供了科学清晰地规划引领。打牢政策基础。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研究制定《济宁市文物安全管理办法》《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实施细则》《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推动“博物馆之城”建设促进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加大编制倾斜力度,为济宁市文物保护中心增加8个编制,41个编制下沉重点县市区,2022年以来为市直文博系统引进人才12名。目前,拥有国家级文博专家、山东省技术能手等文保高层次人才36人,在全国、全省文物职业技能竞赛中荣获5个“一等奖”。

  坚持“三个导向”,激发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新活力

  坚持目标导向。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对全市文物资源进行全面盘点,着力构建“一区两园十线百馆”文物保护活化利用体系。“一区”就是支持曲阜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两园”就是持续提升鲁国故城、南旺枢纽2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十线”就是创新发展考古游、非遗游、博物馆游,将文物景点有机串联、串珠成链,策划10条文物主题游径。“百馆”就是高标准建设100家博物馆,打造“博物馆之城”。坚持改革导向。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实施全省首次平原地区区域文物评估,采用“打包运作、批量作业”模式,在大面积土地出让前,通过系统区域考古调查和分层级勘探的方法,先进行文物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实施局部勘探或发掘,既高效落实了“先考古、后出让”制度,又有力保障了宁德时代等省级重点大项目建设,考古费用仅相当于原来建设工程考古勘探的十分之一,走出一条文物保护和服务发展“双赢”的新路径,该经验入选2022年度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工作亮点。截至目前,累计开展区域文物评估面积达19.09平方公里,带动全市实施考古发掘项目7个,配合考古调查勘探项目22个,保障重点项目14个。坚持创新导向。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以曲阜孔庙及孔府列入国家文物局第一批文物建筑预防性保护试点项目为契机,聚焦208处文物建筑及院墙地面等重点,委托专业机构,编制《文物建筑日常巡查操作指南》,组织200余人的专业队伍进行日常巡查管理,细化7道工作流程,开展6轮定期巡查、1次专项巡查、1次巡查复核。2023年5月22日,全国文物建筑预防性保护试点工作总结会在曲阜市召开,曲阜经验被全国推广。

  突出“三化联动”,增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新魅力

  突出公园化展示。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高标准制定《济宁市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实施方案》,谋划园、馆、址、岸、段、遗、品、文等8大类58个标志性项目,着力构建“一核两廊三极四区,八类项目多点联线”的格局。截至目前,先后成功举办承办国家文物局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立法座谈会、“美丽中华 黄河之旅”线上推广活动山东分会场等活动,建成“运河记忆”历史文化街区、大运河微山湖博物馆、梁山公明坊文旅综合体等文旅新地标,总投资30亿元的方特复兴之路文化科技、总投资10.8亿元的运河里水岸田园综合体等文旅项目进展顺利。突出业态化呈现。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围绕“吃住行游购娱”6大要素,在做好文物保护的前提下,持续丰富业态场景,成功打造三孔、两孟等40余家文物类景区,其中,微山湖旅游区是2022年全省唯一创成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三孔景区沉浸式旅游等2个案例入选2022全国文化遗产旅游百强案例,2家景区入选全国黄河主题十大旅游线路。探索“馆馆共建、馆校共建、馆企共建”三种模式,累计建成博物馆71家,多件馆藏文物荣登央视《国家宝藏》等栏目,2次荣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优胜奖,1个案例入选全国文博社教优秀案例,3个案例入选全省博物馆十佳及优秀社会教育活动案例,2023年各类博物馆举办社教活动近2000场次、接待游客1700余万人次。突出创新化传承。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发挥非遗资源优势,加大品牌培育力度,邹城设立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示研究中心齐鲁(邹城)展示基地,是全国唯一县级基地,曲兴社南池书场入选全省“非遗曲艺书场”试点,非遗小课堂等入选山东非遗保护十大亮点工作。加快推进非遗产业化,培育省级非遗工坊4家、市级81家、县级180家,其中,孔府印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传统篆刻艺术与电商相结合,在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开设、培训、代运营篆刻类店铺超200家,账号短视频播放量约50亿,年销售印章近1000万枚,扶持上下游配套产业20多家,年销售额突破2亿元,篆刻印章产品销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

初审编辑:赵冉冉

责任编辑:马震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