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图片 标题 图文
  • 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丁新厂

    “从业20多年,虽然中间有过挫折,但现在我依然想坚持下去,不为别的,只因为我有义务和责任发扬传承内画非遗文化。”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济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内画代表性传承人丁新厂坚定地说。1月21日,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走进丁新厂的工作室,近距离感受这笔[详细]

    01-22 08:55
  • 笔耕墨洒开济州新风 吕建德先生书法艺术陈列馆在济宁开馆

    吕建德先生书法艺术陈列馆在济宁正式开馆[详细]

    12-08 18:50大众网
  • 张金兰:从卖唱艺人到柳琴戏“掌门人”

    [详细]

    05-14 14:52光明日报
  • 非遗传承人奥松多杰:把民族文化传播到世界

    南方的水牛角和竹片、青藏高原的牛筋、美国的丝弦……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材料汇集到奥松多杰手中,经过复杂的工艺流程和时间的沉淀,变成一张张藏式牛角弓,销往海内外。八年来,奥松多杰精益求精,只为做好一张弓。 [详细]

    03-16 11:19新华网
  • “老作家”出新作 回归创作原点

    2020年春天,知名作家“扎堆”出了新长篇:王蒙的《笑的风》、贾平凹的《暂坐》、冯骥才的《俗世奇人全本》、刘庆邦的《女工绘》、张炜的《我的原野盛宴》。 [详细]

    03-11 11:45北京青年报
  • 聂震宁:阅读习惯是一颗幸福的种子

    在2020年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际,韬奋基金会理事长、新华网悦读推广人联盟总顾问聂震宁于1月15日下午做客新华网访谈室。[详细]

    01-19 15:55新华网
  • 作家出版社董事长路英勇

    路英勇,作家出版社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党委副书记。[详细]

    01-16 14:11新华网
  • 范周:发挥区域地缘优势,统筹推动三大文化带建设

    北京是一座千年古都,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近年来,北京市坚持“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不断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出多项扶持政策,不断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与突破,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详细]

    12-05 15:30中国文化报
  • 高云:追求人性理想之美

    作为在当代画坛颇具影响力的艺术家,高云出名很早。他年轻时画连环画,在那个连环画繁荣盛行的年代,产生了广泛影响。他画邮票,能够在方寸之间展现美,散发着友谊、情感之美。他画人物画,其画面中的古人气质儒雅,深具文人高士的情怀;他画古代美人,线条美妙,美得[详细]

    12-02 15:09中国文化报
  • 刘国枢:影响西南美术教育的油画家

    在波澜壮阔的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有很多美术家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见证了百年来各个关键历史阶段。他们分散在全国各地,艺术创作不断精进,也默默耕耘于中国的美术教育事业,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美术家。今年100岁的四川美术学院教授、油画家刘国枢就是其中之一。[详细]

    11-15 14:46中国文化报
  • 河北新河出土一块清光绪年间石碑

    河北新河县文保部门日前在进行文物排查时发现一块清光绪年间石碑,记载了当时官办教学场所“堂阳书院”发展历史及重修过程,距今约137年。[详细]

    10-31 15:27新华网
  • 西藏等级唐卡画师达147人

    第九届西藏唐卡艺术博览会30日在拉萨结束,本次活动产生了42位等级唐卡画师,是历届等级唐卡画师评定人数最多的一次。截至目前,西藏等级唐卡画师达147人。[详细]

    10-31 15:27新华网
  • 书魂永作鸟虫游——书法家谢云先生行状

    鸟飞虫游,枝蔓纵横,墨气在横折撇捺中,氤氲纸上,精魂毕现,一如刀耕火种的先民,再也抑制不住心底的欢乐与忧伤,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每次展读谢云先生的书法作品,总不免思接千载,神游八荒。[详细]

    10-28 16:53人民网
  • 吴为山:30载传扬美术之美

    著名雕塑家吴为山有一双柔软而有力的手。30多年来习惯用右手塑造泥塑的他,右手拇指相较左手异常发达。他首创中国现代“写意雕塑”之风,提出“写意雕塑”理论和“中国雕塑八大风格论”。2016年他当选为俄罗斯国家艺术科学院荣誉院士;2018年当选为法兰西艺术院通讯院[详细]

    10-22 10:30北京日报
  • 乔羽:简短而完整的世界里跳动着时代的脉搏

    “我的家离大运河只有几十米,那时候,大运河上的来往船只特别多,非常壮观。”2009年5月,乔羽老先生用一口纯正的济宁乡音讲述着他儿时关于门前那条大河的回忆,他说,在那条大河上,船沿与河岸船闸两边离得特别近,那时候船工的技术很高,即便如此也照样能顺利通过。[详细]

    10-11 13:44大众网济宁·海报新闻
  • 山东落子“守望者”张青敏:走不动路,我就不唱了

    “唱的是,俺劝世人做好人,好人的根本在于心……”近日,在金乡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山东落子代表性传承人张青敏家中,大钹一敲、竹板一打,新编山东落子《做好人》脱口而出,顿时将山东落子的艺术魅力展露无遗。[详细]

    09-29 13:30大众网济宁·海报新闻
  • 从“放牛娃”到作家 他是第十届茅奖最年轻获奖者

    今年8月,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名单揭晓,作家徐则臣凭借《北上》占得一席。在五位获奖的作家中,他年纪最小,只有41岁,也被称为本届茅奖“最年轻获奖者”。 [详细]

    09-23 15:46中新网
  • 赵浩公的并蒂葫

    今中外绘画,其所异者,一则传神,一则取貌。取貌者务蕲刻肖。同是写生,外画一草一木,匼匝不遗,而我则但摄其神,瞑心默意于裁剪,甚至疏树乱石,略拖云水,靡不佳妙,盖不营营于匠工难琢者也。[详细]

    09-11 11:21中国文化报
  • 作家毕淑敏用奶奶的心给孩子献心灵成长绘本

    升级为奶奶的作家毕淑敏31日携新书“毕淑敏给孩子的心灵成长绘本”现身,这是她首次基于多年经验,结合儿童生活中常见问题创作而成,也是毕淑敏在儿童绘本领域的首次尝试。 [详细]

    09-02 13:49中国新闻网
  • 作家徐则臣:他的创作之路就是“北上”之路

    8月16日,第十届茅盾文学奖揭晓;8月19日,第十五届“五个一工程”奖在京颁奖。仅仅四天之内,在这两个中国文艺界最高奖的获奖名单中,都能看到同一本书的名字——《北上》,它的作者,是年仅41岁的青年作家徐则臣。[详细]

    08-30 14:12北京日报
  • 余秋雨:最好让写作处于一种“半业余状态”

    “诗和远方”,触动了很多70后、80后的心灵,成为网络著名鸡汤文。说到“诗和远方”,80、90后一定记得学生时代语文课本里的那篇《道士塔》,正是选自余秋雨的文化散文集《文化苦旅》。[详细]

    08-29 10:44中国青年报
  • 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主角》作者陈彦:文学是戏剧不可撼动的灵魂

    戏台演尽人间百态,《主角》叙尽当代秦腔。剧作家、作家陈彦在这部80余万字的长篇小说中,以扎实的写实功底、细腻的人物塑造、绵密的叙事风格,展开一幅复杂世相的宏阔画卷,叙述了秦腔名伶忆秦娥近半个世纪人生的兴衰际遇、起废沉浮。书中不乏人世的苍凉及悲苦之音,[详细]

    08-26 14:32文汇报
  • 著名作家刘斯奋:读古典诗歌是了解传统文化的捷径

    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刘斯奋8月20日携新版《唐诗小札》亮相南国书香节,在与现场读者谈唐诗时,刘斯奋称读古典诗歌是了解传统文化的捷径,除了诵读还可尝试动笔写作。 [详细]

    08-21 14:04中国新闻网
  • 知名作家周国平谈新作:敢于独孤需要巨大的勇气

    [详细]

    08-19 13:43中国新闻网
  • 石鲁:走出蜀地书写西北壮美

    提到著名画家石鲁,艺术爱好者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或许是20世纪中国书画领域的“革新家”,或许是“长安画派”的创立者之一和领军人物。不过,石鲁长期在陕西工作、生活的经历,却容易让人忘记他其实是地道的四川人,四川为他的艺术人生奠定了坚实基础,对他在绘画领域[详细]

    08-14 13:58四川日报
  • 阿来:文学要有宠辱不惊的生命态度

    继《尘埃落定》在2000年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之后,作家阿来又于2018年凭中篇小说《蘑菇圈》拿下第七届鲁迅文学奖,在中国文坛,这样的“双冠王”并不多见。日前,阿来携长篇小说《云中记》现身南京先锋书店,和作家苏童、评论家何平一起,讨论灾难过后一个民族如何面对[详细]

    08-12 15:00扬子晚报
  • 京剧名家杜镇杰:探寻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之路

    为什么京剧成为国粹?如何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日前,京剧名家杜镇杰在由中国版权协会主办的远集坊讲坛上,讲述“京剧的魅力”,呼唤将以京剧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详细]

    08-07 14:28新华网
  • 郭齐勇:返本开新 坚定民族文化自信

    “大海里面的鱼是喝着海水长大的,我们中国人,是浸润在中国文化里长大的。”近日,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武汉大学国学院院长、曾子研究院名誉院长郭齐勇走进“曾子讲堂”,为曾子故里嘉祥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主题演讲。[详细]

    08-05 19:06大众网济宁·海报新闻
  • 贾平凹:我的作品比较难翻译

    在古都西安举办的第29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进入第二天,著名作家贾平凹成为现场读者关注的焦点人物。在作家出版社主办的这场读者见面会上,贾平凹与评论家王春林、翻译家迪兰就中国小说走向世界的话题展开了对谈。 [详细]

    08-02 15:55北京晚报
  • 傅熹年:看画里光阴

    他是建筑历史学家、文物鉴定专家,还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他家和启功的住所只有一巷之隔,在工余、假日之时便常在启功家闲谈。这样一种无拘无束的“精神会餐”让他受益匪浅。他称自己为启功先生的私淑弟子。[详细]

    08-01 15:15光明日报
  • 茅盾文学奖得主阿来:读书不需规劝 玄幻多看无益

    《尘埃落定》在2000年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之后,作家阿来又于2018年凭中篇小说《蘑菇圈》拿下第七届鲁迅文学奖,在中国文坛,这样的“双冠王”并不多见。昨天,著名作家、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阿来携自己的新作《云中记》做客广州购书中心,为羊城读者带来了一场震撼心灵[详细]

    07-30 09:15广州日报
  • 周大新:《湖光山色》获茅奖是对乡村生活的关怀

    从7月开始,人民文学出版社与SKP RENDEZ-VOUS联合策划推出茅奖作家沙龙系列,陆续邀请茅奖作家与读者进行交流。7月12日,邀请到了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湖光山色》的作者周大新,文学评论家、《文艺报》总编辑梁鸿鹰以及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付如初,分享他们对茅盾[详细]

    07-29 16:51新华网
  • 唐卡艺人的技艺传承与创新:心底技艺不独有

    7月14日,和日·扎西杰布从青海赶到北京,朋友的艺术工作室陈列了他和学生的多幅唐卡作品。这天也是中国美术馆“须弥胜境 彼岸莲华——藏传臻品唐卡艺术展”的最后一日,展览精选近30幅15世纪至18世纪的精品唐卡,是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展。作为一名唐卡[详细]

    07-23 14:32工人日报
  • 董西华 雕刻艺术天空的翱翔者

    董西华,男,1969年生,沂蒙山人,工艺美术师,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山东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出生于山东临沂徐公店村。[详细]

    05-08 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