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泗水县司法局:“八五”普法开新局 法润泗水促发展

2022-02-09 10:40: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邵瑞斯

  大众网·海报新闻见习记者 邵瑞斯 济宁报道

  2022年是“八五”普法启动实施的关键之年,为开好头、起好步,泗水县司法局围绕“八五”普法开局、基层依法治理、法治文化建设、服务中心工作等方面,高位谋划、高效推进、高质创新全面部署推进了“八五”普法各项工作,为泗水县“十四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法律培训讲座

  科学谋篇布局,全力推动“八五”普法工作起好步

  在全面总结“七五”普法经验的基础上,尽早着手、科学谋划“八五”普法规划,明确主要目标、重点内容、工作措施、组织保障。组织相关人员前往外地进行专题学习考察,充分学习借鉴先进地区普法工作经验,重点对新媒体普法、法治文化建设、“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落实等工作进行调研,结合全县实际,形成“八五”普法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点。在全市第一个以县委、县政府文件转发了《县委宣传部、县司法局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科学编制“八五”普法规划。

民法典主题公园

  完善制度机制,全面开创基层依法治理新局面

  围绕法治乡村建设、依法治校和依法治企、网络依法治理、行业依法治理、专项依法治理等重点工作,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全面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

  深化法治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在乡村实施培养“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双培养工程。完善和落实“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深入开展法治乡村建设,推进村“法治、德治和自治”融合,加强乡村依法治理,打造基层普法和依法治理有效阵地。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积极打造一批国家、省、市“民主法治示范村”。开展“法治典型”培树活动,打造一批“法治镇街、法治单位”示范点,做到以点带面,全面推开。

  深化依法治校,推动学校健全依法治理制度体系。加强学校法治文化建设,切实提升依法办学、依法执教的意识和能力。落实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制度,全县127所中小学全部配备法治副校长,有针对性地开展防范校园欺凌等方面法治教育,深化学校及周边环境依法治理。

  深化依法治企,提升企业管理法治化水平。开展“法律进企业”活动,落实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制度,加强企业法治文化建设,提高经营管理人员依法经营、依法管理能力。

  深化依法治网,推动形成互联网法治建设高地格局。深化“法律进网络”,依托党委领导、政府依法监管、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等多主体协同参与的依法治网体系,推动普法依法治理从现实社会向网络空间覆盖。坚持依法治网和以德润网相结合,弘扬新时代主旋律和社会正能量,推动依法管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

  深化行业依法治理。引导和支持各行业依法制定规约、章程,发挥行业自律和专业服务功能,实现行业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依法维护成员合法权益。推进业务标准程序完善、合法合规审查到位、防范化解风险及时、法律监督有效的法治化行业治理。

  深化专项依法治理。重点加强社会应急状态下专项依法治理,开展公共卫生安全、传染病防治、防灾减灾救灾、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等方面法治宣传教育。坚持专项治理与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有机结合,深入开展多层次多形式法治创建活动,大力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智慧公共法律服务亭

  创新丰富载体,持续增强普法教育的感召力

  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整合已建成的阵地资源,把法治元素融入公园、广场等文化项目建设,充实内容、丰富内涵、扩大规模,泗水县司法局打造占地700余亩的民法典主题公园已于去年11月投入使用,受到市民欢迎。

  创新媒体法治宣传。升级改版《法润泗水》电视专栏节目,持续打造具有泗水特色的法治文化传播品牌栏目;在《泗水大众》开辟普法专栏,用足用好“互联网+”“三微一端”“爱泗水App”等公益新闻媒体,落实媒体公益普法宣传制度,实行“线上、网上、掌上”三维一体融媒体传播体系,不断增强市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和幸福感。

  扩大户外媒体普法宣传阵地。持续利用法治融屏、智慧公共法律服务亭等开展普法宣传,运用公交车、宾馆、车站、银行服务窗口、公共场所服务电子触摸屏、楼宇户外电子显示屏等循环展播法治宣传教育内容,形成法治宣传的强大声势。

  服从服务大局,不断提升普法工作的实效性

  落实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探索创新全县国家机关开展“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履职评议工作,抓好“自查自评、集中评议、社会评议、平时考核和综合考核”五个环节,以评议推动普法责任制落实。落实以案释法工作责任。编纂建立以案释法案例资源库,组织司法、执法、法律服务工作者结合生动法治实践,广泛开展以案释法活动。

  探索创新“构建社会大普法”格。制定出台《泗水县关于认真落实“八五”普法规划 推动构建社会大普法格局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社会普法主体、拓展社会普法资源、强化社会普法举措、健全社会普法机制,推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各方协同、社会参与的生动局面。

初审编辑:高杨

责任编辑:马震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