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9日 星期三

新闻热线:0537-3161789

通讯员QQ群:242839438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新闻热线:0537-3161789   新闻邮箱:jndzwww@163.com   QQ:948367398

当前位置:首页 > 市中区

济宁市中区多举措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2013-03-08 08:39 作者:徐文姝 来源:大众网济宁站
2012年,济宁市中区始终把加强科技人才工作作为科技工作的重要内容,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和加强产学研合作为重点。

        大众网济宁讯 2012年,济宁市中区始终把加强科技人才工作作为科技工作的重要内容,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和加强产学研合作为重点,培植产业育人才,发展产业引人才,创新机制留人才,着力在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上求突破,为中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健全完善科技人才激励扶持政策,优化科技人才发展环境。出台《济宁市市中区科技专项资金和科技成果奖励资金管理办法》,设立了区级科技专项资金和科技成果奖励专项资金300万元,对国家、省、市、区科技计划项目给予配套资金扶持,对技术中心等创新基地给予资助,对在科学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和科学技术合作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和重要科技成果进行表彰奖励。2011年有22项科技成果和专利实施技术受到奖励,奖金达30万元。对2010年度市中区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获得者重奖10万元。2012年共拨付国家级、市级高新技术企业、省级技术中心的奖励资金及市级以上科技发展计划项目配套资金58.44万元。鼓励发明创造,完善专利激励政策,及时兑现专利资助资金。在政策措施上为科技人才留得下、用得上,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提供了坚强保障。

        积极申报科技项目,开展科技成果鉴定与转化工作,使科技人才所创造的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召开了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会,对项目申请企业的申请资格、申请材料的准确性、真实性等进行审查,受理申报50余项。从中选出符合上级科技计划申报指南和产业发展政策的项目对上推荐申报。2012年共列入市级以上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9项,跨年度计划1项。共向上争取无偿资金295万元。其中"10MW金太阳示范项目"获批列入2012年国家第二批"金太阳示范工程","深层资源开采专用大型全自动操车系统"项目列入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专项资金计划。积极组织成果鉴定。山东开创电气有限公司开发的两个项目顺利通过省级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山东爱福地生物科技公司研发的两个项目通过市级科技成果鉴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另外该公司的"生物有机肥"项目获山东省科技金桥奖优秀项目一等奖。市中区喻司甜瓜专业合作社社长司立勇等2人获山东省科技金桥奖先进个人。在项目实施成果转化的过程中,引进了一批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了一批技能型实用人才,提高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培植高新技术企业,建立企业研发中心,为科技人才发挥作用搭建平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引导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开发市场占有率高、经济效益好的高新技术产品。深入基层企业了解新产品开发及新上项目情况。为提高申报成功率,选派科技系统骨干参加省里组织的"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培训班"。指导企业完善申报材料的内容,使其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对企业申报材料进行初步审查,保证上报材料的质量。山东开创电气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康利达医疗科技、瑞利中新能源等五家企业为市级高新技术企业。为校企合作提供平台,牵线搭桥,山东康能地温空调与山东建筑大学、济宁龙磊合作社与山东大学、鲁鑫集团与江南大学、山东爱福地生物科技与山东农业大学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签订了项目合作协议。参加了济宁市企业与驻京高校院所产学研合作洽谈会,山东方健制药有限公司、山东企鹅塑胶集团有限公司、济宁联合纸业有限公司、济宁市鲁星工程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分别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科学院老专家技术中心、北京理工大学就具体项目签订了项目合作意向书。山东樱花五金的院士工作站通过市级认定。目前全区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市级创新型企业9家。这些研发机构覆盖全区优先发展的重要技术领域和产业领域,支撑了全区科技创新的持续健康发展。

        借助专博会等载体,开展产学研交流合作,形成以人才带项目,以项目引人才的互动机制。第十一届中国专利高新技术产品博览会是全面推动科技工作,促进"政产学研金"合作的一次科技盛会,为市中区借助外力外智,强化科技支撑,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难得机遇。邀请到中国科学院老专家技术中心、东南大学、江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设立标准展位,展示最新研制的科研成果。市中区企业与院校科研院所签约技术合作项目19项,建立技术依托关系6家,项目投资额近30550万元。积极开展人才和科技交流对接活动。邀请北京博士后调研团一行10人与有关单位和部门在医疗卫生改革、投融资合作、物流信息技术和新能源综合利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和对接洽谈。通过建立科技人才引进、交流、合作的长效运行机制,多形式、多渠道、不拘一格地吸引区内外优秀人才为我所用,引导科技人才向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集聚,提高全区科技创新能力。(通讯员  徐文姝)

责任编辑:孔令俏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新闻热线:0537-3161789 新闻邮箱:jndzwww@163.com QQ:948367398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 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 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 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