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朱仙娉
市政协委员周静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起源于人的生产生活,是活态的文化资源,有着丰富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但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文化生态不断地发生巨变,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巨大的冲击。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是决定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否传承下去的关键因素。
周静在提案《关于加强济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抢救性保护的建议》中坦言,推进多元化、多层次的非遗传承人的人才队伍建设,并组建济宁非遗保护协会,动员我市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团结非遗爱好者,整合多种资源,集结优势互补的队伍,集中众人的智慧,依托民间保护非遗的力量,积极开展非遗的培训授课、理论研究、学术交流。让来源于民间的非遗,深深地扎根于民间,迸发蓬勃的生命力。
同时,成立非遗传习基地和传习学校,让每一个孩子成为弘扬非遗文化的受益者和传承者。中小学校公开聘用非遗传承人,为学生开设长期的非遗课堂。每个学校可选择不同的非遗项目,让学生通过系统性学习,辅以日常的练习,成为具有一定水平的非遗传习者。同时也对设立课程的学习成果由传承人进行审核评审,择优作为非遗传承人的储备人才,让济宁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充满希望。(记者 曹俐)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朱仙娉
1月18日,济宁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声远舞台隆重开幕,《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18年济宁市政府将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在社保、教育、医疗等方面提高保障改善民生水平。[详细]
2017年济宁供给侧改革成效明显,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四新经济”蓬勃发展,是全省唯一或国务院表彰的市。[详细]
2018年济宁政府工作总体安排[详细]
2017年,济宁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按照中央要求以及省委省政府安排,坚决扛起脱贫攻坚重大政治责任,采取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精细的工作,围绕“精准”聚焦发力,全年脱贫3.4万人,510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基本实现“五通...[详细]
“济宁是儒家文化的发祥地,传统文化资源十分丰富,这就决定了济宁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上责任重大。”在今年的两会上,政协委员刘晓带来了《全面发掘济宁历史文化名人资源,着力打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示范城市” 》的提案,希望深入挖掘济宁地区其他历史文化名人...[详细]
1月1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济宁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开幕。市政协主席张继民受政协第十三届济宁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的委托,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