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朱仙娉
根据残疾人数据平台统计,我市现有0至14岁持证残疾儿童7220人,其中0至6岁持证残疾儿童2277人。随着国家全面二孩政策的推行,新生残疾儿童数量有所增加。“十二五”以来,我市大力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程,累计救助0至9岁残疾儿童7656人次,取得了显著成效。
对于如何加大对残疾儿童医疗康复的救助力度,市政协委员张修占建议:首先,要建立残疾儿童医疗康复救助制度。其次,在现有康复训练救助标准的基础上,每项提高10%。在定点机构训练、低保家庭、建档立卡户的残疾儿童,生活救助由每人每月150元提高到300元;贫困边沿的在训残疾儿童给予每人每月200元的生活补助。对纳入门诊慢性病甲类病种的残疾儿童医疗康复训练,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比例为70%,不得擅自降低基金支出标准,确保惠及残疾儿童的医疗保险政策落到实处。再者,加大政府购买残疾儿童康复服务的力度,培育和扶持民办残疾儿童康复机构。落实“各级社会福利彩票公益金的本级留成公益金,安排不低于百分之十五的比例用于残疾人事业的规定”,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对定点公立和民办残疾儿童医疗康复机构的支持,主要用于设备购置、环境改善、人才培训等。逐步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增加机构数量,改善机构布局,让更多的残疾儿童就近、就便接受康复训练和指导。(记者 苏茜茜)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朱仙娉
1月18日,济宁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声远舞台隆重开幕,《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18年济宁市政府将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在社保、教育、医疗等方面提高保障改善民生水平。[详细]
2017年济宁供给侧改革成效明显,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四新经济”蓬勃发展,是全省唯一或国务院表彰的市。[详细]
2018年济宁政府工作总体安排[详细]
2017年,济宁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按照中央要求以及省委省政府安排,坚决扛起脱贫攻坚重大政治责任,采取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精细的工作,围绕“精准”聚焦发力,全年脱贫3.4万人,510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基本实现“五通...[详细]
“济宁是儒家文化的发祥地,传统文化资源十分丰富,这就决定了济宁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上责任重大。”在今年的两会上,政协委员刘晓带来了《全面发掘济宁历史文化名人资源,着力打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示范城市” 》的提案,希望深入挖掘济宁地区其他历史文化名人...[详细]
1月1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济宁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开幕。市政协主席张继民受政协第十三届济宁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的委托,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