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济宁分行写好“绿色金融”大文章 让光伏板成为群众的“致富板”

2024-04-17 17:53:3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刘迪 赵康

  大众网记者 刘迪 通讯员 赵康 济宁报道

  近年来,工行济宁分行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和总省行工作部署,深刻认识“绿色金融”的重要意义,进一步立足当前实际,紧盯可持续发展和清洁能源领域,大力支持光伏产业发展,取得良好成效。近三年来,该行累计为全市6个光伏产业重点项目融资超3亿元,预计每年可为国家节省标煤超20万吨。

  提高政治站位,把为民服务记在心上

  该行深知绿色金融是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因此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深入学深悟透关于“绿色金融”的指导思想、重要内涵和最新举措,全面提高辖内干部员工政治站位,牢记金融初心、回归金融本源,进一步聚焦辖区经济特点,将当前金融工作与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和协调发展紧密结合,积极调整信贷结构,重点向绿色产业,即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等重点领域倾斜,为其提供更为精准有效的信贷支持。

  济宁市作为传统的煤炭资源城市,采煤塌陷区面积超60万亩,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大力开展综合治理修复,逐步恢复生态功能,“林草湖田”积极适配,同时引入“农光互补”“渔光互补”新模式,为光伏产业带来了崭新的机遇,但融资难、融资贵却成为摆在光伏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该行在了解到相关情况后,第一时间成立工作专班,协同辖内支行开展市场走访调研,综合研判产业发展形势,形成详细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并做好全辖范围内的重点培训和宣导,使辖内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到信贷支持光伏发展的深刻意义,为后期的统筹推进和大干快上奠定了坚实基础。

工行济宁分行工作人员实地调研光伏项目

  加强沟通交流,把重点工作跑在腿上

  该行一方面积极对接济宁市发改委、工信局、国土资源、国家能源等主管部门,搭建政银沟通协作平台,详细了解光伏产业市场规划、企业设备引进情况等,做好金融赋能光伏产业发展的相关准备工作,从而及时注入金融活水形成支持合力。另一方面,该行积极组织人员对接华能、国电投等关联企业,详细了解项目建设成本、建设周期及投资回报等相关情况,进一步建立协调机制,切实发挥金融“主力军”作用,真正做到先行先试、靶向支持,得到了辖区政府及有关单位的一致认可和高度评价。

  该行要求专班人员积极跟进项目进度,在建设初期便陪同融资企业到目标区域开展实地调研,进一步根据项目施工进度情况分阶段进行工作策略的动态调整,最大程度地解决企业前期投资大、资金需求急等问题,并逐一落实项目贷款资金使用情况。与此同时,该行积极对已建成的光伏项目开展“回头看”,进一步了解光伏产业的发电效率、运维情况以及对环境的影响、适配情况,避免对周边脆弱的生态环境产生二次不利影响,并将其作为后期信贷资金投入的重要依据,真正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工行济宁分行支持光伏项目建成实景

  深化工作质效,把社会责任扛在肩上

  该行对内做好业务骨干力量配备,积极运用上级行政策优势,全力打破专业壁垒,做到通力配合,进一步畅通信贷审批渠道,全面提升信贷投放效率;对外全面整合各类有利资源,对上下游及关联产业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配足、用优各类绿色金融产品,全方位、多维度支持光伏产业发展。与此同时,该行充分加强信贷闭环管理,配合监管部门做好流动资金监管,确保“好钢用刀刃上”,坚决杜绝资金违规使用、“跑冒滴漏”等情况的发生,进一步做好投放资金的全流程跟踪。

  该行紧紧围绕光伏产业,加强延伸服务,积极结合普惠金融相关业务,组建青年先锋队,下沉基层,走进乡村,在做好常态化金融普法、反假反诈宣传及金融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为周边村民开展光伏产业及普惠金融、乡村振兴的政策宣讲,全面提高群众对光伏产业的认知度,增强其对诸如光伏之类的绿色产业的信心,更好地利用荒山荒地、闲塘空厂等资源,大力发展光伏产业,真正让光伏板成为人民群众的“致富板”,让“绿色金融”在邹鲁大地上生根发芽、蔚然成荫。

工行济宁分行支持厂房屋顶光伏项目建成实景

初审编辑:何鑫

责任编辑:朱仙娉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