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马婧
原标题:语文教材亟须提高文化含量
【文化评析】
语文教材中的“假”课文,近期引发持续讨论,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说明大众自觉地检视语文基础教育。其实,“假”课文是个案,比“假”课文更多的是“水”课文——语文教材中体现的文化含量不足、中华文化精髓不足,让教材有了“白开水”似的观感。
中国一直有着重视经典的教育传统。直至20世纪前期,许多人仍然是自幼就阅读中国文化中那些最重要的著作——
历史学家顾颉刚3岁时,母亲就开始教他读《三字经》《千字文》,4岁时叔父即教他读司空图《诗品》,5岁时他就开始读“四书”“五经”。文史专家钱基博9岁读完了“四书”《易经》《尚书》《毛诗》《周礼》《礼记》《春秋左氏传》《古文翼》。文学家夏丏尊10岁前读了《左传》《诗经》《礼记》。童年、少年所读的著作,为这些学者后来的学习、治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童年、少年时期阅读《论语》等经典,能够读懂吗?对此,学者金克木在《书读完了》一文中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五经”以及诸子经典是学习中国文化的基础,不读这些著作,就难以真正读懂后来的书籍。“我国古人并不喜欢‘抽象思维’,说的道理常很切实,用语也往往有风趣,稍加注解即可阅读原文。一部书通读了,读通了,接下去越来越容易,并不那么可怕。从前的孩子们就是这样读的。主要还是要引起兴趣。孩子有他们的理解方式,不能照大人的方式去理解,特别是不能抠字句,讲道理。大人难懂的地方孩子未必不能‘懂’。”金克木的话,非常富有启发性。
自然,孩子对所读经典的内容不可能完全理解,但他们能够有所感受,有部分的理解就足够了,更多的理解是留给未来岁月的。语文是基础,所谓基础应该理解为人的一生的基础。语文教材所选的文章,应该是那些值得人一生回味和思索的作品。不值得回味的作品,是不值得学习的。
从另一个角度说,儿童对那些自己完全能懂的东西,也不见得有兴趣,因为这样的内容“没有味道”。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孙绍振上小学时,教材上的课文是“喜鹊叫,客人到,妈妈去买面,面上一块肉,客人吃了点点头”之类。对这样的课文,他的感觉是:“一点味道也没有,白开水,几乎全是废话。”当时,他母亲教他的诗歌是:“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这样的诗歌,七八岁的孩子未必能够完全理解,但年幼的孙绍振对这些诗歌更感兴趣。有一定难度,孩子才会“觉得有意思,有兴趣,有挑战”,才会有学习的积极性。
语文教材中确实有一些“假”的课文,但这并不是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太简单,特别是课文的文化含量太低。文化的含量低,特别是中华优秀文化含量严重不足,是当前语文教材的一大问题,不应再被忽视。
(作者:唐晓敏 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教授)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马婧
山东济宁金谷制罐包装有限公司、陈明江等11人生产销售假冒婴幼儿乳品案日前在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详细]
3月28日下午,济宁市人社局公布了2017年济宁市各级机关及直属单位考试录用公务员报名情况统计,截至当天16时,今年济宁公务员招考报名审核通过人数为33505人,缴费确认人数为28259人。其中,缴费确认人数最多的职位是济宁高新区辖区街道(合并职位)的普通管理职位A,...[详细]
3月27日晚,汶上县广场路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事故现场视频被众多市民转发。记者向汶上警方了解得知,昨晚8点10分,汶上县广场路彩虹桥东发生交通事故,当场受伤4人,其中1人抢救无效死亡,车辆逃逸。[详细]
3月29日,济宁市招商引资工作会议在运河宾馆召开。会上,济宁市投资促进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济宁市委书记王艺华与济宁市市长傅明先共同为济宁市投资促进局揭牌。[详细]
日前,记者从济宁市招考中心了解到,济宁普通高考体检工作从3月25日开始进行,各县区考生要按照报名所在地规定的时间到指定地点参加体检。 [详细]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电动四轮车出现在济宁的大街小巷,方便了市民出行,却也因为驾驶门槛低、安全性差让人担忧。近日,记者走到街头,调查济宁市电动四轮车发展现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