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将开学会用到的文具、生活用品摆放在一起促销。
暑假已经接近尾声,学生们将迎来一个新的学期,而“开学经济”也火爆起来,各大商场大打“返校牌”做促销来刺激消费。对于大学生,特别是马上要踏入大学校园的大一新生来说,越来越追求品牌、时尚的东西,而中小学的开学季,成本也在逐年增加。商家们赚得盆满钵满,但家长们的钱包却有些“hold不住”。
“开学装备”促销,比暑促效果还明显
刚刚经历了一场“七夕”促销,各商家又忙碌起来,开启了“开学装备”的促销模式。
20日上午,记者在济宁城区太白楼路上的一家商场看到,陆陆续续有家长陪着孩子来购物。许女士的女儿考上了哈尔滨的一所大学,8月底就去报到,正好有时间,特意带着女儿来买上学用的东西。“给孩子买个行李箱,再买两件衣服和生活用品。”
在该商场的超市内,打出了“开学装备全购齐”的宣传,各种学习用品、生活用品被放到了一起进行促销,同时行李箱也成了促销的主流产品,平时一周卖不出一个,现在每天能卖出四五个。记者看到,防晒产品甚至也纳入了开学装备促销的行列。
随后,记者又走访了城区多家商场了解到,诸多商家都打出了“返校牌”,掀起了一股“开学经济”,一些商场还打出了凭本科录取通知书可获得精美礼品的广告来吸引学生家长。
在数码店内,家长、学生俨然成了主要的消费群体,手机、电脑成了大一新生们的“开学装备”,商家为了迎合开学季,制定出各种促销方案,除了价格上的优惠,买数码产品还赠送拉杆箱、背包、移动电源等。“在本周末,我们将举行团购活动,而且还有限时低价抢购。”太白楼路上一家数码产品店的工作人员说。
开学前夕的商品促销,比暑假促销的效果更为明显,运河城一数码产品销售店的工作人员坦言,此时的开学促销比7月份的暑期促销,销量增加了20%。“一些学生看到同学有的东西,自己可能也想要。因此,我们数码产品的促销将延续到10月份。”
少则几千、多则上万,家长们真“豪爽”
对于大一新生来说,手机、电脑成了开学必备,但学生对于这些数码产品的追求越来越高端和名牌化。“一般来选购手机、电脑的学生,每样的花费大约在4000元左右,其中总消费超过一万元的能占到三成。”太白楼路上一家数码产品店的相关负责人说,学生大部分会选择苹果、三星、HTC等品牌的高端手机,电脑也要求是名牌。
市民周女士的儿子今年上大一,她大体算了一下,儿子开学的花销已超过了1万元。“打算给孩子买一台4000元左右的电脑,一部手机3000元,一部单反相机4500元,行李箱400元,眼镜300元,生活用品200元,衣服500元……”周女士说,这样一套下来得花到12900元左右,其中还不包括学费和要到学校买的被褥。刚刚开始上大学就花费这么多,让周女士感到压力很大,但是看到别的孩子都有的东西,自己的孩子没有,感觉别人会瞧不起。
大学生购买“装备”的花费惊人,中小学生的开学成本也在逐年增加。在该数码店销售学习机的区域记者看到,不少家长领着孩子来选购学习机。徐先生来市区办事,正好空闲领着女儿来逛逛,开学后上一年级的女儿,在一台学习机前玩了十多分钟也不愿意离开,希望爸爸能给她买一台。“现在女儿看见新鲜的东西就会要,按照我的想法,等孩子上高年级再给她买这些学习机之类的东西。”周先生说,如果孩子真哭闹着要,那没办法也得买,家里的书包、文具虽然还没有用坏,但女儿看到新花样的还会经常哭闹着要买。
王女士的女儿开学上五年级了,但女儿的英语不好,给女儿花了2000多元买了一台学习机,再加上一些书包、本子等学习用品和辅导书籍,花费也要在600元左右。“在开学之前,也会迎来家长给孩子购买学习机的高峰,随着学习机功能的增多,一般都花费都得在2000-3000元。”该店的相关负责人说,7月份的销量额比去年同期翻了一倍,预计9月初还将达到一个销量高峰。
专家观点
引导节俭消费家长应该负责
“现在孩子们追求名牌、时尚,是典型消费时代的一种畸形消费观念,是大可不必要的。”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唐爱民说,对于大学生来说,基本上已经成人,应具有成人的理性,进入大学的校园是来学知识、技能的,并不是来享受的。
在校园里,不少学生身着名牌,所拿的电子产品也都是高端产品,无形当中,同学之间就容易形成对比。“孩子有了攀比心理,就会伸手向家长要,他们不会理解家长如何辛苦赚钱,不达到自己的目的不罢休。”唐爱民说,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家长会推波助澜。
现在中小学生的娱乐、学习设备也日趋高端化,过早的接触对孩子的成长也不利。“一些家长会给孩子购买学习机,其实是家长逃避教育责任的一种体现。”唐爱民说,这样会使孩子形成一种依赖,阻碍了孩子的独立思考,绕开了大脑思考的过程,孩子的成长会很慢。
“孩子对各种‘装备’的选择,其实主动权在父母手里。”唐爱民说,独立成长对孩子们来说非常重要,做父母的需要对孩子的成长负责,一昧地满足孩子过分的要求,会导致孩子养成一种不劳而获的习惯,追求物质、高消费,孩子的人生追求也会走样。
记者手记
金钱不是衡量 亲情和爱的标准
一年一度的开学季,很多商家为了吸金,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落在了学生家长的钱袋子上。高端洋气的“手机、笔记本、数码相机”三件套,动辄过万,超标的开学装备,让很多家长直呼买不起。虽说新学期新气象,但畸变的开学消费,却极有可能让金钱成为衡量亲情的一种标准,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
某高校一学生社团曾做过相关调查,除了学费和交通费,高档数码产品是新生入学的支出大项。个别大学生开学支出甚至花掉父母两三个月的工资,家长连呼“上不起”。
我们也许不能要求孩子们像父母当年那样过苦行僧般的大学生活,但一味攀比、追求奢华,甚至超出了家庭所能承受的消费能力,这肯定是不可取的。事实上,奢华的开学装备,绝对会在校园里带来诸多负面的影响,很多学生入学后会把目光盯在彼此的行囊和装备上,滋生炫富之风,助长孩子扭曲的攀比心态,同时,也会加剧学生们在物质享乐方面的追求。
曾国藩曾在家书中写到:“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几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习气,则难望有成。”
变味的开学经济也该降降温了,作为父母,送给孩子们最好的礼物不应是高配的电子数码产品,而是健全的人格和正直、善良、坚韧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