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7-2372789

通讯员QQ群:124771586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新闻热线:0537-2372789   新闻邮箱:jndzwww@163.com   QQ:124771586

当前位置:首页 > 济宁新闻

褚德胜:16岁入行30年细细打磨 创新传承楷雕艺术

2015-11-12 18:51 作者:朱仙娉 来源:大众网济宁频道
曲阜,作为孔子故里的文化名城,不仅拥有大量的历史文物,其民间艺术、技艺也颇为丰富。“其干枝疏而不屈”,孔林中独有的楷木是汉族传统工艺品“楷雕”的原料,而具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的楷木雕刻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1日上午,记者来到曲阜北城门脚下,探访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褚德胜先生与他的楷雕雕刻坊。

褚德胜花费一年多的时间设计完成的《天下第一福》。

褚德胜正在进行楷雕如意的艺术创作。

  大众网记者 朱仙娉

  曲阜,作为孔子故里的文化名城,不仅拥有大量的历史文物,其民间艺术、技艺也颇为丰富。“其干枝疏而不屈”,孔林中独有的楷木是汉族传统工艺品“楷雕”的原料,而具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的楷木雕刻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1日上午,记者来到曲阜北城门脚下,探访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褚德胜先生与他的楷雕雕刻坊。

  走进褚德胜先生的雕刻坊,记者看到这里摆满了褚德胜先生的作品,有楷雕如意、楷雕孔子像、论语笔筒,精湛的技艺、栩栩如生的笔法让记者叹为惊奇。但最引人注目的则是摆放在雕刻坊的醒目位置《天下第一福》,隐藏在“福”字中精雕的八只蝙蝠与字完美融合,含有久福之意。这件作品从设计到完成用时近一年,寓意在于“多子、多田、多才、多寿、多福”, 在2013年的全国桃木旅游商品创新设计大赛上获得了金奖。

  观赏着这些做工精细的手工艺制品的同时,褚德胜向记者讲述起自己的经历,“我16岁开始在孔子故里书画院跟随颜景新老师学习,两年后来到曲阜工艺美术厂,师承沙景莲老师。”褚德胜回忆起入行时的情形感慨万千,他告诉记者,颜景新老师是他的启蒙老师,当年就是因为自己的一件镂空雕刻的小亭子作品受到颜景新老师的赞扬,才坚定了他的楷雕之路。“我的性子慢,比较适合做这个,但当时的喜好并不是楷雕而是无线电,正是开始学习的第一个假期,我做了一件让颜老师认可作品,才有了继续做这一行的信心。”褚德胜说。

  入行30年的褚德胜对过往的经历记忆犹新。在两位大师的影响下,褚德胜对楷木雕刻有了更深地造诣,他不仅精通了各种雕刻还学会了绘制设计图纸。1996年,褚德胜在曲阜北城门脚下创建了自己的楷木雕刻坊。“当时开店花了1800块钱装了个电话还不舍得打,交了1800块钱的房租,剩下400块作为流动资金,”褚德胜说,现在谈起来已经坦然了,当时开店却是要养家糊口做营生,心里难免焦虑,在做楷雕的同时还跑边了曲阜周边的家具厂,希望可以通过雕刻家具赚点钱。

  店面开张半年以后,褚德胜有了第一笔进账,一个刻有福禄寿三星的如意被附近的商家买走,褚德胜第一次有了“有钱”的感觉。雕刻坊生意就这么开张了,从最初的两名徒弟,三桌两椅开始,褚德胜稳扎稳打,不断推陈出新。1997年前后,国内兴起的礼品行开始主动找到他洽谈生意,1998年起,褚德胜的雕刻坊每年都会有至少1万元的收入,而这些传统的手工艺品不仅受到了许多国内游客的喜爱,也赢的了东南亚各国游客的青睐。

  收入高了,褚德胜的想法也多了。简单的雕刻技艺已经不能满足市场了,客人眼光挑剔了,褚德胜对自己的手艺也开始挑剔了。褚德胜在原有传统的绘画、楷雕艺术上融入了自己的创新想法,他设计创作的“百姓如意”将百家姓氏刻入如意中,人物合一,获得山东省旅游产品设计大赛铜奖。

  “雕刻一个上好的作品,要花上两到三个月,需要沉下心来细细打磨,”褚德胜指的左手上的道道疤痕告诉记者,这就是一个做了30年楷雕的手工艺人的手,这些刀疤足以说明这个人在楷雕的手工艺道路上付出的艰辛。

  在记者与褚德胜交谈的过程中,雕刻坊一角有一位姑娘始终低着头进行雕刻,她是褚德胜的徒弟翟德青。同褚德胜入行时的年龄一样,翟德青16岁跟随褚德胜学艺,到今年已经10多年了,她的左手上同师父一样,也散布着六七道刀疤,翟德青告诉记者,她经常雕刻着忘了时间,有时候刻到手了要等反应过来才会感觉到疼。

  说到徒弟,褚德胜告诉记者,他先后培养了50多位徒弟,其中也不乏他的亲戚,现在,他们大多数都已成为曲阜楷木雕刻传承中的中坚力量。

  在刚刚结束的“齐鲁文化喀什行”上,褚德胜作为山东省18位非物质文化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之一,将曲阜楷木雕刻这一古老艺术带到了新疆,他高超的技艺得到在场嘉宾的一致赞赏。“当时有一位老先生站在我的如意前面不肯走,一直赞赏地叫好,后来他的女儿过来询问我可不可以合张影,我第一次感到了自己的作品在别人眼中有如此高的价值。”褚德新有些自豪地对记者说。

  “师于古而不拘泥于古”,三十多年来,这位性格质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者,把对传统雕刻艺术的沉淀与传统工艺的创新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传承曲阜楷雕这门古老工艺的过程中,将这项非物质文化项目发扬光大。褚德新认为,楷雕工艺要在传承中创新,只有把现代和传统手法相融合,才能为楷雕艺术注入新的活力。

初审编辑:王振   责任编辑:高杨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 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 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 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