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7-2372789

通讯员QQ群:124771586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新闻热线:0537-2372789   新闻邮箱:jndzwww@163.com   QQ:124771586

当前位置:首页 > 济宁新闻

1月济宁市消费投诉热点分析:汽车、预付卡投诉增多

2016-02-22 10:26 作者: 来源:济宁晚报
由于目前预付卡的法规和监管仍处于探索阶段,发行、流通与管理比较混乱,商家的违规行为层出不穷。不要轻信商家的口头承诺,最好签订书面合同,对预付卡的使用范围、期限、退款条件等细节要了解清楚。

  部分汽车4S店因售前售后饱受诟病而位列投诉前排、预付卡盛行却掩盖不住其背后乱象……近日,记者从济宁市工商局获悉,2016年1月份,12315投诉举报指挥中心共受理消费者咨询、投诉、举报2464件,较上月减少了9.64%,同比上升28.94%。投诉热点主要集中在汽车行业类、预付款式消费类这两个方面。

  质量不过关、售后跟不上成汽车投诉主因

  家住任城区的丁先生在去年年底花费25万元在我市某4S店购买了一款轿车,提车不到一周,便发现车头部位下方有外溢油迹,停驶两天后,他发现油迹更加明显。当时汽车的行驶里程仅128公里,丁先生感觉有点异常,随即将汽车送至4S店要求检查并提出退车或换车。而4S店表示,汽车在出厂前经过检测且不存在质量问题,因此,只同意对其进行维修。丁先生多次要求未果后,只好向市消协求助。随后,市消协来到该4S店,经过调查,4S店承认丁先生购买的这辆汽车确实存在问题,并在丁先生提车前对该车渗油点用油漆等进行掩盖。最终,4S 店同意为丁先生更换新车。

  近些年,市民在汽车消费上的热情逐渐高涨,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不断涌现。近日,记者从12315指挥中心了解到,本月共受理消费者关于汽车的投诉34件,占投诉总量的22.73%,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6个方面:1、售后服务不到位;2、订金和定金区分不当引纠纷;3、延迟提供车辆合格证;4、强制消费者买保险;5、退换车难实现;6、宣传内容不切合实际。“之所以汽车投诉比例不断增加,主要是因为现在部分4S店销售的新车质量不过关,售后服务跟不上,加之一些消费者盲目购车,对于车的性能、质量没有太多了解,这才引发消费纠纷。”消保科科长朱蕊告诉记者。

  那么,消费者在购车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首先,在买车前,消费者应多掌握汽车相关知识;其次,在提车时要仔细检查车辆,察看外观是否受损,内饰装潢等配置是否与承诺相符,核对购车发票、车辆合格证、购车合同等凭证是否齐全;第三,签订合同前,应了解各项售后服务承诺,不轻信口头承诺,务必将车辆价格、型号、交车时间、优惠承诺、违约责任等重要信息在合同中明确清楚;如果购车时发现经营者隐瞒实情、不承担违约责任等问题,注意保存证据并及时进行维权。

  预付卡盛行背后却是乱象丛生

  今年年初,市民倪女士在城区一家美容美发店办理了一张会员卡,一次性充值了2000元。但是,当倪女士年后再次去到该店消费时,却发现该店突然贴出停业通知。当倪女士拨打该店店长手机时,却发现已经停机,而该店也非连锁品牌。倪女士这才傻了眼,发现完全无法找到商家更拿不回预先充值的钱。“卡里的钱其实也不多,但遇到这样事实在让人烦心,有种吃哑巴亏的感觉。”倪女士说。

  由于目前预付卡的法规和监管仍处于探索阶段,发行、流通与管理比较混乱,商家的违规行为层出不穷。春节前后,此类事件更是只多不少。记者从12315指挥中心了解到,本月共接到关于预付卡的投诉13件,主要涉及美容卡、健身卡、洗车卡、加油卡、洗浴卡、餐饮卡等,反映的问题包括:经营者关门失踪、恶意骗取消费者预付款; 服务项目和质量与开卡时的承诺不一致;中途增加费用或频繁推销产品;商家即将停业强迫消费者使用卡内余额而不是退款;经营主体变更,新的经营者不愿为以前的消费者提供服务等。为了避免类似风险发生,消费者在选择预付式消费时,要根据实际需要合理办卡。首先,应当对商家信息详细了解,尽量到规模大、有资质、有备案的商家去消费。其次,最好按照实际需求购买预付卡,不要贪便宜,避免承担过多风险。付款后要向商家索要发票,保留好相关证据。第三,不要轻信商家的口头承诺,最好签订书面合同,对预付卡的使用范围、期限、退款条件等细节要了解清楚。此外,消费者不仅要密切关注商家的经营状况,还要留意预付卡余额及有效期限。在有效期内,如发现商家经营情况异常,无故不提供服务等情况,可向工商部门投诉。如商家突然关门且无法联系,涉嫌诈骗的,应及时向公安部门报案。

  除了以上两个投诉热点外,12315中心工作人员表示,像电子电器类、服装鞋帽类、网上购物类等问题在今年1月份也得到较多市民的咨询、投诉和举报。

初审编辑:王振   责任编辑:王孟艳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 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 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 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