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王爽爱
责任编辑:朱仙娉
大众网评论员 朱仙娉 李慧
流动的史诗,新生的运河。8月22日,山东新能船业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90米LNG(液化天然气)动力船和67.6米电动力船顺利下水。这是京杭大运河首批新能源智能商品船,正式开启内河新能源智能船舶标准化、批量化生产的序幕。
京杭大运河首批新能源智能船舶顺利下水
创新突破!打造内河新能源智能船舶新篇章
在绿色智能大物流转型下,新能源船舶成为全球航运新势力。发展新能源智能船舶,便是做好“新”与“智”两篇文章。
在山东新能源船舶生产基地,长90米的蓝色LNG天然气动力船和67.6米的电动力船,先后沿着下水滑道缓缓滑行,顺利下水。
京杭大运河首批新能源智能船舶顺利下水
与传统船舶不同的是,新船型由20余名专业设计师、工程师先后参与新能源船舶驱动技术和新船型的设计研发,全面应用了智能化技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船舶制造相结合,实现船舶智能监控、自动化操作和数据分析等功能,确保了船舶智能化的提升,实现了新能源动力、低阻力、船机桨匹配、船体结构轻量化等四项突破。
此外,新能源船舶较过去传统的内河船舶船阻降低6%,节能3%,污染物排放量降低90%以上,碳排放降低15%,实现了“含新量”“含绿量”双提升。
从传统到现代化,可以说,京杭运河首批新能源智能商品船下水是内河航运发展的一项创新突破,助推京杭运河航运步入电气化时代,掀起内河新能源船舶迭代热潮。
抢抓机遇!逐鹿内河新能源船舶新风口
京杭运河是我国主要内河航道,目前在营船舶大多是老龄、高耗、低效船舶,加快新能源船舶绿色智能发展已然成为新的“风口”。
据新能船业董事长张强介绍,济宁位于京杭大运河常年通航的最北端,内河常年运行船舶达10000多艘。船舶排放标准较低,污染严重,载重吨位也较小,“老旧杂散”营运船亟需升级换代。
同时,船舶制造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不同工种协作生产,需要大量的人力参与,“智能化减人、机械化换人”,降低造船成本,提高建造的效率和质量同样迫在眉睫。由此可看,建造适配内河的新能源智能船舶成为时代之需。
济宁港航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
近年来,国家相继发布《关于加快内河船舶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行动纲要(2024年—2030年)》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动高耗能、高排放老旧船舶报废更新。迎着政策东风,2022年,济宁市建成全国首个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
创新求变,加挡提速。一系列突破性的技术创新,将“创新变量”转化为“发展增量”。新能源船舶示范基地实现批量生产后,年可建造1000吨—2000吨级内河船舶400艘,销售收入可达33亿元,带动船舶锂电氢电、电力推进系统等临港产业集聚发展。目前,该基地已经取得60条船舶订单。
绿动内河!布局“黄金水道”新赛道
船舶作为水路运输中的“搬运工”和“服务站”,要想让“黄金水道”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布局“气化运河”“电化运河”新赛道便是未来所向。
济宁素有“运河之都”的美誉,“居运道之中”,使济宁占据地利,成为“运河心”,元、明、清时期,最高漕河管理机构“运河总督河院署”均设在济宁。在布局“气化运河”“电化运河”新赛道上,济宁优势尽显。
龙拱港
近年来,济宁市立足京杭运河黄金水道独特优势,提出将“现代港航物流突破战略”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九大战略”之一,加快打造中国北方内河航运中心、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和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今年上半年,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5050.6万吨、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7.4万标箱,分别同比增长46.2%、91.2%。
目前,济宁能源集团运营内河港口8家,港口年吞吐能力超过5000万吨、集装箱吞吐能力60万标箱,拥有及控制内河运输船舶4200余艘。随着新船型的下步量产,将加快淘汰老旧船舶,大大减少航运货物对运河水质造成的污染,引领运河绿色航运发展,这也标志着“气化运河”“电化运河”迈出实质性一步。
京杭大运河首批新能源智能船舶顺利下水
绿动内河,奋楫扬帆。京杭大运河首批新能源智能船舶成功下水打通了济宁开放发展的“任督二脉”,济宁将聚焦内河运输结构绿色智能转型,布局“气化运河”“电化运河”新赛道,引领内河船舶升级迭代,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内河绿色智能船舶“北方地区标杆”。
初审编辑:王爽爱
责任编辑:朱仙娉
济宁市任城区人民法院发布执行悬赏公告。[详细]
梁山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马正林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和公职。[详细]
8月21日,济宁公安交警公布济宁市8月份终生禁驾人员信息表,5人被终生禁驾。[详细]
不必东奔西跑,不必舍近求远。济宁出入境证件就近办理,方便快捷!济宁公安出入境接待大厅一览表公布。[详细]
曲阜市审计局原四级调研员刘志秀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详细]
目前,济宁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已经正式启动,面向社会征集不可移动文物线索信息,以全面掌握济宁市不可移动文物资源情况,做到“应保尽保”。[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