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济宁8月7日讯(记者 李丹 通讯员 于绪柱 李大发)邹城市太平镇是传统农业大镇,近年来,随着邹西大工业板块的持续升温和邹城市委、市政府创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的步伐逐步加快,全镇各村的集体经济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由于各村的经济基础不同,个别村庄“两委”班子不健全、思想不解放等原因,造成部分村庄没有跟上发展的节奏,成为了后进村。
为此,太平镇认真查排原因,积极寻找对策,以邹城市村级“三个全覆盖”活动为契机,以提升村组织管理能力、积极拓宽增收渠道、化解村内各种矛盾、完善农村设施建设为切入点,集中时间、统筹力量、因村施策,大力开展后进村集中整顿工作,为后进村升级转化和可持续发展集聚了发展后劲。目前,太平镇9个后进村一改落后的旧面貌,班子逐步健全,村级各项工作步入正轨,预计年底前所有村庄将全部实现升级转化。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提高后进村班子领导能力
健全村组织。针对后进村组织软弱涣散、班子领导核心作用不强、能力素质偏低等问题,坚持“先换思想后换人、不换思想就换人”的原则,采取思想整顿和组织整顿相结合的办法,加强领导队伍建设,切实增强村“两委”成员责任意识和发展能力。加强党员队伍管理,发挥党员先锋带头作用。
通过主动征求党员的意见和建议,协助后进村党组织完善工作机制、规范组织生活,充分利用党员干部培训实践基地、党员活动室、现代远程教育等培训资源,有针对性地对党员进行教育培训等形式,切实提高党员的“双带”能力。同时,建立村级人才档案,不断壮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切实把那些能人吸收到党组织中来,不断增强村党组织的吸引力和战斗力。
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增强后进村事务管理能力。针对后进村工作不规范、机制不健全、管理不民主等问题,从健全完善各项制度入手,努力形成村级管理决策机制、运行机制、监督机制,大力推行村级事务流程化管理,认真执行干部日常行为规范,深入落实村级财务支出审核制度,积极探索建立民主监督的有效形式,切实保障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截至目前,全部后进村庄都已完成了村班子重建,共发展预备党员4名,培养入党积极份子14名,完善各项村级管理制度50余个。
积极谋划发展思路 拓宽后进村农民增收渠道
针对后进村发展思路不清、主导产业不明、经济发展缓慢、服务群众水平不高等问题,指导和帮助后进村认真分析村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优势、存在问题等,谋划出一个符合本村实际的发展思路,推动后进村加快发展。更新观念促发展。
采取外出参观考察学习、鼓励党员干部创业等办法,带动后进村班子克服等、靠、要思想,切实增强发展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明晰思路促发展。帮助和指导后进村充分挖掘地域、人文、环境等诸多优势,围绕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和市场需求,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详细制定发展规划。
建立“三联三帮”工作机制。出台《关于建立“三联三帮”机制促薄弱村转化升级实施意见》,建立帮扶工作小组,筛选马厂、横河等示范村和荣信、泰玻等实力较强的企业,对后进薄弱村进行一对一帮扶,促进后进村执政能力、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培育产业促发展。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引导农民群众发展种植业,帮助后进村培育群众稳定增收的主导产业,进一步拓宽农民收入渠道,推动群众尽快脱贫致富。截至目前,后进村庄堤上村、后韩村、樊桥村和西拐村均已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现代农业种植优势。其中,“后韩村西红柿”已成功注册了商标,西红柿大棚种植规模已达300余亩,年产值达600万元;堤上村正在扩大蔬菜种植规模的基础上筹建蔬菜配送中心,进一步提高蔬菜种植的经济效益。
积极化解村内矛盾 解决后进村发展稳定问题
针对后进村社会矛盾突出、党群干群关系紧张、不稳定因素较多等问题,敢于触及深层次矛盾和遗留问题,努力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突破口,着力解决一些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抓好信访稳定工作。对于个别社会矛盾和信访活动突出的村,组合“第一书记”和“联村民警”进村入户工作,注重运用教育、行政、法律等手段,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积极解民忧、化民怨,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增强教化功能。对于村风民风不正的村,积极组织“好媳妇”、“ 好婆婆”、“老好人”等各具特色的文明评比,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努力形成和谐融洽的社会风尚。
实施“天网工程”,加大科技联防力度。针对后进村社会治安相对混乱的现状,该镇投资近40万元,为樊桥村、张行村等9个后进村庄配齐了安保设备,安装了36套监控摄像头,并与派出所联网,实现了社会治安电子监控全覆盖,有力维护了农村的和谐稳定。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针对各后进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村容村貌相对落后的现状,这个镇着重加强了与市下派工作组的合作,在政策、资金向各后进村倾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驻村队员原单位的资源优势,积极协调资金,投入到后进村基础设施建设上来。
投资近15万元,打了16眼机井,修建了一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切实解决了群众农业生产灌溉难问题。投资130万元,实施自来水改造工程,解决了后进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投资近1400万元,重点对后进村庄实施“村村通”道路建设工程,全镇共修建进村路、连村路及20户以上街巷117公里,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问题。
重点对后进村实施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和村庄绿化、亮化、美化工程,配齐了保洁人员和环卫器材,解决了村庄“脏、乱、差”问题。投资1300余万元,分批次对后进村庄实施低压电网改造工程,切实解决电网结构薄弱、供电可靠性低、线路损耗大、安全隐患多和运行能力差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