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2月21日电(记者孔祥鑫)压减燃煤、控车减油、治污减排、清洁降尘……防治大气污染、治理PM2.5已经成为北京两年来工作的重中之重。北京市民也许还对去年12月份持续的雾霾天气记忆犹新,但在北京市环保局总工程师于建华看来,北京的蓝天正在不断增多。
“2014年和2015年两年,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采取了前所未有的力度。”于建华说,“为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我们制订实施了年度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在压减燃煤、严格控车、调整产业、依法治理、强化管理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取得了积极成效。”
北京市环保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5年北京市空气中的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PM2.5浓度比2013年平均下降49.1%、10.7%、6.1%、9.9%。百姓最关心的PM2.5两年间下降了一成多。
“蓝天难现”“繁星无影”……大气污染严重成为北京市“大城市病”重要的病症之一,持续的重度雾霾也严重困扰着市民百姓的正常生活。
于建华介绍,2015年北京再次修订并发布实施了《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特别是将停限产企业数量增至2000余家,在橙色及以上预警级别增加了全市重型车辆禁行的规定等。2015年北京两次启动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有效缓解了空气重污染时污染物积累。
东北燃气热电中心、西北燃气热电中心建成投运;京能、国华、高井燃煤电厂关停……两年来,北京市在压减燃煤方面实效显著。全市完成核心区5.1万户平房“煤改电”,基本实现核心区“无煤化”;全市完成1.3万蒸吨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城六区基本无燃煤锅炉。全市燃煤总量压减到1200万吨以内。
2014年以来,北京先后发布实施了《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以及《北京市工业污染行业、生产工艺调整退出及设备淘汰目录》。两个目录是对北京经济发展做“减法”。在北京市许多基层干部看来,这在以往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两个目录直接导致北京退出污染企业718家。在石化、汽车制造、家俱等行业实施企业环保技改工程,减排挥发性有机物3.1万吨,将大气主要污染物的排污收费标准提高15倍左右,对大气主要污染物实际排放浓度控制在标准限值50%以下的企业减半征收,政策减排效益明显;组织300多家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
“北京对于空气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环保标准的要求也越来越严。”北京家具协会会长何法涧介绍,家具行业是北京禁止和限制新增的主要行业之一,企业的生存发展遇到了暂时的困境,不少企业开始寻求转型升级之道。对于北京市治理雾霾的重大战略,各个行业和企业都在积极配合。
2014年关停34家无行政许可搅拌站;2015年关停33家无行政许可搅拌站;五环路内的混凝土搅拌站基本关停……如今,扬尘控制作为企业市场准入条件。数据显示,2015年,在北京共33家施工单位因此暂停在京投标。
“自从实施《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以来,北京市密集开展了‘零点行动’‘大气执法周’‘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大检查’等专项行动。”于建华表示,对于违法违规行为,北京铁腕执法,绝不姑息。
两年来,北京市环保系统处罚大气类环境违法行为3431起、罚款7792.15万元;处罚排放超标车辆2.24万辆(次),罚款1020.83万元。特别是曝光了“大气条例第一案”、“大气条例最高罚单”等典型案例,起到了震慑一批、影响一片的作用。
以大气治理为突破口,北京市的雾霾行动也推进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通过全力推进联防联控,京津冀区域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数据显示,2015年京津冀三地空气中PM2.5、PM10、SO2和NO2浓度分别比2013年下降17.5%、16.8%、27.1%和5.1%。空气重污染天数明显减少。
“京津冀三地的生态环境联防联治力度加大。”北京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王海臣介绍,两年来,北京市与承德市跨区域碳交易试点取得实质性进展。10万亩京冀生态水源保护林、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51万亩张家口坝上地区退化林分改造、10.3万亩密云水库上游稻改旱、张承地区水资源环境治理等一批生态合作项目全面完成。
“以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保规划》为统领,北京市牵头组织编制《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深化大气污染控制中长期规划》。”于建华介绍,北京市环保部门牵头搭建了覆盖京津冀及山西、内蒙古、山东、河南的空气质量预报预警会商平台,实现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七省区市环境监测部门的空气质量实时视频会商。
“在北京市近两年举办的重大活动期间,七省区市每日会商,对可能发生的空气重污染提前预警,为保障重大活动空气质量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于建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