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1日 星期日

新闻热线:0537-3161789

通讯员QQ群:242839438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新闻热线:0537-3161789   新闻邮箱:jndzwww@163.com   QQ:948367398

当前位置:首页 > 车闻 > 车界新闻

汽车尾气检测设备普遍不过关

2015-06-23 15:10 作者: 来源:人民网
 
原标题:汽车尾气检测设备普遍不过关

   在全社会治霾防污的共识下,本应成为监管要害环节的我国机动车尾气检测却乱象丛生,有业内人士甚至毫不客气地批评为“基本失控”。其中,不符标准不合规范导致的检测设备普遍不过关是重大“硬伤”。“机动车环保检测的目的是找出高污染车,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检测要规范、标准。但是遗憾的是,由于各方面监管不到位,再加上一些利益的驱使,使得检测设备本身就问题不少”,前环保部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研究员韩应健说。

   硬件无门槛软件多造假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检测机构“杂、乱、多”,检测设备不靠谱,检测程序不规范,导致目前在新车(销售前)和在用车(销售后)尾气检测两个环节,存在大量造假行为。各地机动车检测方法和检测标准限值不统一,新车排放标准限值与在用排放标准最高相差20多倍。

   早在2011年,环保部对全国近千家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开展检查,排查出各类违法违规和不规范检测问题200余项。环保部随后发文指出,“一些地区机动车环保定期检验工作暴露出检测程序不规范、检测设备可靠性差、从业人员技术水平低等问题,个别地区甚至出现玩忽职守、弄虚作假现象,严重影响了机动车污染防治政策措施的实施效果。”

   现已退休的韩应健研究员当年参与了这次检查,“当时的资料,我仍然保留着,有些问题至今仍然存在。”最突出的一个问题是,虽然机动车尾气检测设备有相关技术标准,但这些标准属于推荐标准,不具备强制性,因而使得检测设备的市场准入形同虚设。

   “如果不能强制执行,计量设备就没有准入门槛,相当于没有标准。”韩应健不无忧心地说。“于是,市场大量出现不断压低设备售价,以最低价格争夺市场的情况。”

   环检机构不仅在设备等硬件方面存在问题,还有更加恶劣的软件造假问题。由于检测控制软件由各个设备商自己开发,“设备商为了迎合检测机构招揽车主的需求,随意调试操作软件,标准该低就低,该高就高。”经过软件造假,车辆是否装有尾气净化的催化剂,检测数据都相差无几;行驶3万公里与行驶25万公里的车,检测结果也几乎相同。”

   “检测设备问题使得车辆检测结果‘打折’,很多高排放汽车因此侥幸通过检测。”韩应健称,“高排放汽车数量虽然是少数,但排放污染占的比例多,因此影响和拖累了空气改善。更为恶劣的是,对不合格的检测设备开绿灯,造成我国车辆尾气检测设备和检测数据陷入长期造假的恶性循环”。

初审编辑:王振   责任编辑:贺亚林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 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 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 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