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7-3161789

通讯员QQ群:242839438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新闻热线:0537-3161789   新闻邮箱:jndzwww@163.com   QQ:948367398

当前位置:首页 > 用车资讯

雾霾天席卷而来 如何保持车内清新

2013-12-04 13:45 作者: 来源:杭州日报-杭州网
 一早醒来,齐玲看着窗外雾蒙蒙的天,不由地叹了口气。果不其然,手机里空气质量检测的APP软件显示:PM2.5指数飙到了177,杭州空气质量为中度污染。
 原标题:雾霾天如何保持车内清新

雾霾天如何保持车内清新 关窗开启内循环

  一早醒来,齐玲看着窗外雾蒙蒙的天,不由地叹了口气。果不其然,手机里空气质量检测的APP软件显示:PM2.5指数飙到了177,杭州空气质量为中度污染。

  于是,和往常一样,齐玲开车上路时把车窗全部关闭。

  可以说,自入秋以来,杭城的雾霾天气频繁来袭。而在雾霾天开车,交通更为拥堵,人们待在车内的时间也比往常更长。那么,在这种环境下开车,除了注意常规安全外,车主们如何让车内的空气更“干净”一些呢?

  不仅要关窗,还要开启内循环

  对于很多车主而言,出行有汽车代步,这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接触十面“霾”伏。不少车主就像前文提到的齐玲一样,把所有的车窗都紧紧关闭。

  其实,除了关窗之外,还有一个步骤需要注意,那就是开启内循环。

  “内循环状态是关闭了车内外的气流通道,形成车辆内部的气流循环。”沈半路上一家东风日产4S店内负责维修的刘师傅称,开启内循环,在通过烟雾、扬尘、异味区域时,可有效地阻止外部的灰尘和有害气体进入车内;在车辆密集区域,也可阻挡前车排出的有害尾气等。

  刘师傅介绍说,外循环状态是利用风机将车外的空气抽吸到车内,也就是说,车外与车内的气道是流通的,风扇打出的风来自车外,即使不开风机,车辆行驶中仍然有气流吸入到车内,补充车内的新鲜空气。因此,在雾霾天气下,即使关闭门窗,高浓度的悬浮污染物或可吸入颗粒物也能通过外循环进入车内。所以,在雾霾天,车主不仅需要关闭门窗,而且应尽量开启车内空调的内循环系统。“跑高速或在车内时间太久的话,再开一会儿外循环,让外部的空气进来一些。”

  定期清洗更换汽车的“口罩”

  在雾霾较重时,不少市民常常会给自己戴上口罩,用过之后要么及时清洗,要么就直接扔掉。而汽车其实也有一个“口罩”,那就是发动机的进气滤芯和空调滤芯。这两样物件就如同汽车的空气保护伞一样,能有效减少污染物通过采暖通风和空调系统进入车内,防止车主吸入对身体有害的污染物。

  “但在污染环境下时间久了,发动机的进气滤芯和空调滤芯也会吸纳大量杂质、污垢,太多的污垢沉积在滤芯上不仅会降低进气效率,造成发动机动力下降、空调风量不足等状况。”一汽大众某特约维修店的陆师傅说,积累在滤芯上的污垢会滋生细菌发生霉变,造成空调异味,不仅影响乘坐舒适性,而且对健康也是威胁。

  业内人士建议,开车的市民要及时更换发动机进气滤芯,同时,空调滤芯作为汽车空调的第一道把门关,对车内空气质量的影响也非常大,应按照保养手册定期清洗空调系统和更换空调滤芯。

  使用车内自带“武器”,开启空气净化装置

  随着人们对空气污染的关注,汽车的空气净化装置也在更多的车型中搭载。记者粗略统计了一下,新凯美瑞、英菲尼迪M25L、朗动、全新奥迪A6L、荣威950、新君越、纬度、新轩逸、景程等都搭载有空气监测和净化系统。此外,比亚迪汽车日前也表示,他们将推出两款具有净化PM2.5功能的汽车。

  记者了解到,这些车型搭载的空气监测和净化系统主要分为负离子发生器净化系统、IAQS空气质量控制系统、光触媒净化系统这三种。以最为常见的IAQS空气质量控制系统为例,传感器能对监测信号进行分析,在室外污染严重时,会自动将通风系统切换到内循环模式,阻止氮氧化物、地面臭氧、碳氢化合物等有害物质的渗入。

  其中,最有代表的品牌就是沃尔沃,目前IAQS空气质量控制系统已成为沃尔沃全系车型的标准配置。一旦发现这些污染物质,系统能立即自动关闭进气口,并促使车厢内洁净的空气进行重复循环。这样双重的保障能有效保护驾乘者免受车外污染空气的侵害。

  再看负离子发生器净化系统。负离子主要功能之一是杀菌,负离子发生器在产生大量负离子的同时会产生微量臭氧,二者合一更易吸附各种病毒、细菌,并杀灭有害物质。

  而光触媒净化系统实际上就相当于在空调或车内安装固体催化剂,在光照(包括可见光和紫外线)作用下,将房间或车内的甲醛、苯、二甲苯等有害物质分解为二氧化碳、氮气和水等无害物质。

  当然,多数汽车都没有空气净化系统,业内人士建议有条件的车主可以购买一个车内空气净化设备,它能消除车内的异味、有毒有害气体、细菌病毒等车内污染。

 
http://auto.people.com.cn/n/2013/1204/c1005-23737007.html

初审编辑:王振   责任编辑:潘文杰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 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 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 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