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红熬了个通宵。
科技竞赛项目进入关键阶段,作为项目组组长的李晓红说什么也要一口气做完,硬着头皮拉上全组成员连续做了十几个小时的实验,“不吃不喝也没睡。”
第二天早上8点,实验做完了。组员们陆陆续续回寝室睡觉了,这个在山东中医药大学有着“科研女”头衔的女孩却拿上书本走进教室,甚至没来得及打个盹。
此前从没有过通宵经历的李晓红还是选择了第一排的老位置,可“昏昏沉沉、人快飞了”的感觉却在整整45分钟里一直考验着这个专业第一名的意志力。她使劲儿摇了摇头,坐直了身体,拿起笔,两眼重新盯住讲课的老师,“硬是撑了下来。”
为了学习连觉也舍不得睡,室友说起李晓红直呼“简直是个超人。”
同寝4年,李晓红的生物钟规律的“惊人”:每晚10点半寝室落锁时从教室准时回来,看书到凌晨两点才休息,清晨6点宿舍一开门又总是第一个出门。剩下的时间要找到她,“只能去教室或实验室碰碰运气。”
“你简直是把宿舍当成旅馆了。”辅导员曾对李晓红打趣地说。听到这话,这个1990年出生的山东威海女生只是淡淡一笑,大学4年没看过电影、没逛过街、没出去聚餐过,填满李晓红时间的,只有学习。
无论在教室、教师休息室,还是在老师等班车的人行道上,同学都常常会看到李晓红向老师请教问题的身影。每学期末,李晓红笔记的厚度总会比其他同学厚上一倍多。
两年前的冬天,为了准备校级科研项目,李晓红和组员需要经常在两个校区奔波,她几乎两天就要去一趟新校区,“一待就到深夜,吃饭都在实验室。”好多次,做实验太晚错过了末班车,指导老师看不下去了,又冒着大雪把李晓红和组员送回学校。
“时间过得太快了,一点也不够用。”李晓红有些哽咽,“睡觉的时间太多了,太心疼了。”
可没人知道,就是这个为了学习甚至不舍得睡觉的女孩,曾经动过退学的念头。
高二那年的一张照片曾击垮了李晓红。照片上的爸爸在建筑工地上笑着,可李晓红却一个劲地流泪。已经50多岁的爸爸为了李晓红上学不得已又去了工地做搬运等重活儿,照片中父亲的衣服上满是油漆,“脏的让我心疼。”
“爸妈老来得子,他们的年龄等不了我了,我要退学打工。”李晓红要去学校办退学手续却被妈妈哭着拦下,“只有学习才是你真正的出路。”
不退学了,但力所能及的事一定要做。那几年,李晓红寒暑假每天在包子铺一站就是15个小时,为的只是想多卖几个包子给自己挣学费。甚至,当地人都不愿意干的苦活儿——“晒海菜”这个女孩也抢着干,三伏天里,38摄氏度的高温把李晓红晒得快中暑,她也没吭过一声。
高考填报志愿时,李晓红的志愿表上填的是清一色的医学院,“我就是奔着医学院去的,未来当医生好好照顾爸妈。”
不爱睡觉、惜时如金的李晓红在大学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传奇”:获得国家级奖励15项;参与茶藨子叶状层菌的研发,并通过卫生部审批成为我国第一个发酵菌丝的新资源食品;拥有国家专利两项;拿到的奖学金总额全校最高;全校第一个获得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的学生;全校第一个获得北京大学保送研究生资格的学生……
李晓红用先后拿下的6万元奖学金解决了自己大学的所有费用,还把其中的两万元交给家里,给身患残疾的姥姥治病。
“有些时候真希望自己能早点毕业走入社会,更好的孝敬父母,回报社会。”李晓红的心愿跟6年前一样,“好希望已经年逾花甲的父母老得慢些、再慢些,再等等我。”
来源:http://zqb.cyol.com/html/2014-02/24/nw.D110000zgqnb_20140224_1-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