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市时庄街道打造基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模式

2024-06-24 20:25: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朱铜辉 张妍

  大众网记者 朱铜辉 通讯员 张妍 济宁报道

  前不久,在曲阜市时庄街道司法所,两位三年前因土地租赁问题顺利调解的村民,又找到了当时的调解员,重新坐在一起,在调解员的调解下续签了合同。这种就地、及时、顺畅化解矛盾的场景,在时庄街道颇为常见。

  近年来,曲阜市时庄街道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党干群”齐动、“前中后”衔接、“情理法”结合的“三三联调工作法”,打造基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模式,实现了基层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条龙服务、一揽子解决。

  党群干群三力齐动,构建多元化解大格局

  群众矛盾调解工作面广量大、情况复杂,往往涉及多个部门,不是哪个部门能独立化解的。“我们坚持‘党委牵头+干部协同+群众参与’的模式,整合多方力量推动矛盾化解。”曲阜市时庄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李毅介绍道。

  近年来,时庄街道将“一站式”矛调工作纳入基层社会治理大格局统一部署,依托“和为贵”社会治理服务中心设立矛调中心,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加强矛盾问题分析研判。

  为了统筹部门专业力量,时庄街道以矛调中心为“旗舰店”,以综治、信访、司法、派出所等11个职能部门为“加盟店”,开设7个接待窗口,各部门派员“常驻”,邀请市直部门“轮驻”,村居负责人根据情况“随叫随驻”,形成镇村一体、部门协同的联动机制。

  农村是“熟人社会”,在农村的矛调工作中,“有熟人更好说话”。为了发动群众参与矛调,时庄街道组建了33个人民调解委员会,吸纳199名人民调解员,发挥乡贤族老、退役军人、退休教师、法律明白人知村情、解民意、威望高、懂法律的优势,采取“说话拉呱”“板凳会议”等“土办法”,效果突出。

  前中后三步衔接,联通多元化解全链条

  矛盾调解是个精细活儿,为了提高调解成功率,时庄街道从调解之前就开始抓,建立起全流程的矛盾调解机制。调解前,开展隐患排查,建立台账,加强动态监测,制定化解预案。同时发挥政务热线探针作用,畅通热线、邮箱、微信等问政渠道,提前分流矛盾调解问题。

  调解中,严格矛盾调解处置流程,建立“受理—分流—办理—结案”闭环机制。增设“无差别”受理窗口,实行“五分钟工作法”,快速分类导入办理程序。实施“首接负责、交办负责、全程负责”调解责任制,做到“小事”当场调、“难事”联动调、“大事”吹哨调。用好“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线上平台,提高数字化水平,让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

  调解后,对于已化解矛盾,一周内回访,并举一反三开展同类问题排查整治,对照矛调突出问题,完善《时庄街道“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管理办法》《“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实施意见》等规定,进一步补足制度短板。

  情理法三管齐下,拓展多元化解新外延

  “老顾调解室”是时庄街道特色调解工作室之一。“老顾”是调解室负责人,全名顾兴江,1990年开始从事法律工作,家就住在时庄街道,对街道的村情民风了如指掌,是村民眼中的“法律明白人”,大家遇事都愿意找他出出主意。“我自己懂法律知识,所以一直坚持发挥自己的特长给大家做点事,咱平常老百姓有事都不愿意打官司,觉得不好看,打了官司就彻底跟仇人似的,所以老百姓愿意找调解。”“老顾”说。“公平公正、互惠互利、有商有量、有里有面”多年调解经验总结出的16字“讲理式”调解法,顺利化解了一大批矛盾纠纷。

  “以情感人,让服务有温度,以理服人,让群众有气度,以法育人,让矛调有力度。综合运用‘情理法’方式,让群众满意而归。”李毅说。除了像“老顾”一样的人民调解员,时庄街道还开设了“心灵驿站”,邀请社区心理医生定期坐诊,对当事人进行心理疏导、情感辅导。围绕家庭关系,以“家事和合”为主题,建成集亲子游戏、夫妻互动、反家暴功能为一体的家庭调解室,通过特色活动唤起亲情、消除隔阂。打造法治教育展厅,宣传宪法、民法典、信访工作条例等常用法律法规,让矛盾当事人感受法治力量,增强法治观念。

  “治理重心在基层,治理重点在服务。我们将坚持群众路线,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不断探索基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模式,让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路子越走越宽。”李毅表示。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慧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