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看济宁任城①丨“三区联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4-02-20 10:18:00 来源:  作者: 刘子琳 袁进 王琴 吴勇超

  大众网见习记者 刘子琳 通讯员 袁进 王琴 吴勇超 济宁报道

  近年来,济宁市任城区聚焦聚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坚持把稳定经济运行作为头等大事,精准施策、踔厉奋进,纵深推进“三区联动”战略,全力以赴破解影响经济运行的痛点、堵点、难点,努力促进经济有序恢复、合理增长,发展态势持续向好。停靠在龙拱港8#泊位的“港航润扬6006”已顺利完成卸船任务,标志着龙拱港单月集装箱吞吐量首次突破1.8万标箱,同比增长275%,环比增长58%,创历史新高,新年首月实现“开门红”。

龙拱港(资料图)

  制造强区扎实推进

  重点项目建设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稳定器和强引擎。在山东金宇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年产500万平方米石墨烯增强水处理膜项目”现场,技术人员对已完成安装的项目生产智能化设备进行调试,关键设备均来自德国西门子公司,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项目作为2023年山东省级重点技改项目和市级重点产业项目,项目全部建成投产运营后,年产值可达20亿元,解决就业人数过千人。

  每小时下线2.5万颗,山东立国芯微电子有限公司应用新技术将芯片规格做到14纳米、散热效率提高40%。“立国芯微电子项目实现了芯片设计、研发、生产、检测整个产业链的整合,研发出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氮化镓)GAN小型化供电系统和(碳化硅)SIC芯片,最小可达14纳米,现已实现规模量产。”山东立国芯微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泽松介绍,产品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居、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电子医疗等多个领域,辐射全球智能市场,可实现销售收入4.5亿元,利税6500万元。

  任城区坚持“项目为王”理念,发展动能加速积蓄。滚动实施“三个一批”,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87.5亿元,签约亿元以上项目41个,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3%,10个项目进入省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库,晨阳低消耗预焙阳极获批省新旧动能转化重大产业攻关储备项目。58家攀登企业营收连续两年突破百亿,碳素集团营收突破50亿元,新材料、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三大主导产业产值突破120亿元,工业技改投资增幅连续11个月居全市首位,立国芯微电子3个项目建成投产,汽车组件产业园等6个项目加快建设,济北工业长廊加速形成。2023年,任城区成功入选全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县。

龙拱港(资料图)

  港航经济强势崛起

  新春之际,位于山东济宁任城区的龙拱港上一派繁忙,岸桥起落之间,一个个集装箱被平稳码放到货船上。2023年,龙拱港集装箱吞吐量首次突破12万标箱,在全国内河集装箱港口中首次实现全流程自动化装卸,在全省首次实现在内河港口报关后直接出海……这些“首次”,刷新着山东内河航运的纪录。

  作为中心城区,任城区傍运河而建,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内河航运的优势,抢抓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政策机遇,全力以赴强港航、畅物流、兴产业,“做强港区经济”成为推动任城经济蝶变升级的重要内容。港口向西深入中原经济区,对接‘一带一路’;向东连接日照港和青岛港;向南直通淮河经济带、长三角地区。2023年12月20日,济宁港航龙拱港海关监管场投用,让周边外贸企业实现在“家门口”直接报关“出海”。

  作为国家重点工程项目,位于南张街道的江北现代粮食物流园依托“黄金水道”新优势,与春江港合作建设3个2000吨级泊位,岸线长达234米,通过铁路、公路,将黑龙江、吉林、河南等地的粮油聚集到江北物流园,再由大运河转水运至长江,抵达南方各地区以及各大海港,形成辐射全国、连通世界的粮食贸易链条。

  任城区强力推动港航基础能级大跃升,持续深化港产城融合发展,加快构建通江达海、连接全国、通向世界的大格局。2023年,“多式联运”体系加速推进,龙拱港10个泊位建设全部完成,铁路专用线和疏港道路加快建设,入选国家交通强国专项试点、全省首批“内河智慧港口”建设试点,淄海铁路列入国家重点项目库。港航物流持续壮大,新增集装箱航线6条,两大港区集装箱运量突破18万标箱、增长超3倍,港口吞吐量超1200万吨,产值突破180亿元,再创历史新高。临港产业加速聚集,江北粮食物流园开园运营,智慧新钢共享加工中心建成投产,“碳济天下”项目成功签约,港产城融合发展跑出加速度。

  打造工业化产业基地

  在山东海龙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厂区内,环境干净整洁,生产中也看不到任何粉尘。作为一家装配式建筑生产企业,海龙建筑拥有30万平方米的绿色建筑产业化生产研发基地,基地采用全自动化生产线等技术,实现了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像海龙建筑这样的企业在任城区还有30多家。

  他们分散在济宁运河经济开发区的高端轻工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智慧信息现代物流产业园三个园区,通过新型建筑工业化产业基地的建设,打破园区界限,实现产业在空间上的集聚。产业基地按“原材料生产—装配式设计—构件生产—建筑施工—装配式装修”的模式发展,助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努力实现建筑业工业化、智能化、绿色化高质量发展,并成功入选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试点。

  产业基地集聚了一批综合实力强、品牌知名度高的优秀建筑业企业,成为拉动园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山东中煤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是以重型钢结构、网架制作、建筑幕墙、装饰装修、钢结构装配式建筑为主导产品,以生产加工安装各类新型装配式建筑、新型保温墙体材料、新型屋面材料、钢结构桥梁为辅的,集科研、设计、生产、加工、销售、安装于一体的跨地区、多元化经营的现代化企业。大唐彩印包装有限公司新引进的京山轻机智能化设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拥有国际领先的平压全自动生产线,瑞典美卓、安德里茨热磨系统、美国GTS热能中心和苏福马砂锯生产线,可实现全自动在线检测、在线锯切,在生产效率、产品性能指标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可实现规模化高速生产优质中高密度纤维板。

  近年来,园区内装配式建筑企业产品得到广泛的推广及应用,总投资14.6亿元的综合管廊及高压线路迁改工程项目,是全国首例采用“泥水切削+土压平衡”顶管工艺工程,也是全国最大规模电力隧道工程、全国高压线缆回路铺设最多工程和全省工程建设史上最深地连墙支护工程、最深顶管竖井的工程,投入使用后,将释放周边土地3100亩以上,为济宁都市区融合西跨发展争取建设空间;总投资20亿元的济宁八里庙旧村改造项目获评山东省装配式示范项目,是济宁市任城区重点棚改项目之一,预制率达40%以上,项目采用了山东海龙建筑科技有限公司的装配式建筑底部加强区预制叠合外墙施工及安装技术、预制封闭式阳台成套施工及安装技术、装配整体式楼梯间的成套生产施工及安装技术、基于装配式模块化MIC集成建筑的中央管控与自动化生产施工技术等。

初审编辑:时晓彤

责任编辑:马震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未来的济宁,这样发展!

    未来的济宁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呢?在2月19日召开的全市高水平开放暨高质量招商引资大会中,明确表态,招商引资和外贸贸易开放是济宁未来主要拓展的新战场,全力推动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工作实现大突破,必将为全市争先进位和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详细]

    02-20 08-02大众网
  • 济宁市高水平开放暨高质量招商引资大会召开

    今天上午,全市高水平开放暨高质量招商引资大会召开,贯彻落实全省高水平开放暨高质量招商引资大会精神,总结工作、表扬先进,分析形势、部署任务,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锚定目标、加压奋进,深化大开放、拓展大招商,奋力开创济宁争先进位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详细]

    02-20 08-02济宁日报
  • 降温幅度12℃左右!济宁市发布寒潮蓝色预警

    济宁市气象台2月18日17时25分发布市辖区寒潮蓝色预警信号:受强冷空气影响,预计19日至23日济宁市辖区所辖乡镇(街道)将出现寒潮天气。过程降温幅度12℃左右;最低气温-8~-6℃,出现在23日早晨;北风4~5级阵风7~8级。[详细]

    02-19 08-02大众网
  • 春节假期济宁大安机场吞吐旅客29828人

    2024年春节假期期间(2024年2月10日至2024年2月17日),济宁大安机场安全保障航班229架次,旅客吞吐量29828人;旅客吞吐量同比2023年春节假期增长52.82%,完成了春节假期保障任务,为全年安全平稳运行开好局、起好步,实现了济宁民航2024年“开门红”。[详细]

    02-19 08-02大众网
  • 三个维度看济宁②丨儒韵新风破圈出彩——济宁文化“两创”从“新”出发

    两千多年前,儒家文化由济宁而始,先贤孔子以学立身,对中华文明影响深远。跨越时空,济宁牢记嘱托,在文化“两创”的积极探索中,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历久弥新,古与今的对话与传承,又在以新的方式彰显着生命力。[详细]

    02-18 11-02大众网
  • 春节假期济宁22家重点景区共接待游客347.32万人次

    2024年春节超长假期点燃旅游热,据统计测算,济宁市纳入监测的22家重点景区,春节假期期间共接待游客347.32万人次,景区营业收入超1.4亿元。[详细]

    02-18 09-02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