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侯畅
责任编辑:朱仙娉
大众网记者 侯畅 通讯员 刘玉珲 王洪玮 济宁报道
进入6月以来,济宁市兖州区牛楼小镇景区秀水繁花、游客如织,而兖绣、五谷画、凤之羽汉服、传拓等10余项非遗项目更受人们的青睐,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们沉浸式参与非遗体验,亲手制作、近距离感受非遗的韵味和魅力,不但成为景区热门打卡地和“流量”增长点,更留住了客人们的好奇心和消费欲望。
在牛楼小镇,一根针线、一张绣布,在“兖绣”非遗传承人张娟的讲授下,几名游客按照老师的指导下料绘图、贴花染色、穿针引线……认真体验兖绣的制作工艺,不到一会儿,就创作出一幅纯手工的栩栩如生新绣品。
“非遗是独特的文化传承方式,仅仅保护还不够,需要走进百姓的生活。非遗进景区为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我们把技艺展现给游客,可以让更多游客认识、了解、爱上兖绣,让非遗的传承更有生命力。”非遗传承人张娟说。
“六月骄阳似火盆儿,麦浪滚滚真喜人儿,孔孟之乡人振奋儿,运河两岸民欢欣儿……”寻着节奏轻快的山东快书走进古朴的小院内,不少游客正坐在木凳上休息。台上,山东快书于派传承人、兖曲社社长颜宁正操着一口方言表演着山东快书《麦香管口村》。兖曲社是兖州本土的曲艺相声园子、非遗小剧场,常态化开展相声、山东快书、快板书、双簧、山东渔鼓、相声剧、地方小品等表演活动,成为景区热门打卡点。
兖曲社内正在表演快书
除兖曲社外,牛楼小镇每周末都会举办百姓大舞台活动,展演花棍舞、山东梆子戏、民乐、舞蹈等传统文化节目,为广大市民游客献上“文化大餐”,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为推动非遗传承人走市场化道路,带动传承人增收致富,牛楼小镇在景区建设了“山东手造”展销中心,进驻了凤之羽汉服、香达人食用油、兴达酒业、启智木玩、兖绣、石刻、剪纸等十余种非遗文创产品,并同步在牛楼小镇电商直播间销售,打造了集吃、游、购、赏、娱等为一体的非遗宣传展示展销体验中心,受到游客群众广泛购买和好评,拉动消费200余万元。
凤之羽汉服
今年以来,景区共接待游客120万人次,营业收入2523万元。“我们将‘非遗’+‘景区’创新性转化,让非遗走出展厅、来到民间,体验非遗,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不但增添了景区的‘流量’,更增添消费‘留量’,成为一举多得的好创意,不断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兖州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姚博说。
初审编辑:侯畅
责任编辑:朱仙娉
2024年6月5日济宁市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详细]
济宁城际公交集团有限公司2024年6月5日发布公告,因崇文大道佳美佳居路段具备安全行车条件,济宁城际公交C620(泗水—汽车北站)线路自2024年6月6日起恢复原线路运行。[详细]
6月5日,记者从济宁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全市“三夏”机收保障热线电话。[详细]
芒种,又名“忙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详细]
6月3日,济宁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将5月份已完成首次登记的新增楼盘项目公示,相关业主可携带相关手续办理不动产权证书,详情请咨询各项目开发企业。[详细]
6月4日,记者从济宁就业人才了解到全市人力资源市场6月招聘会日程安排,具体时间、地点以及招聘会主题如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