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胡建明
CUBA联赛的归属权,引发了近段时间纷纭不休的争议。实际上从CUBA成立之后,大篮协和大体协的明争暗斗就从未停止过。作为CUBA联赛的创始人大篮协,面对大体协的强制改选,倍感委屈。
“我做大学生篮球比赛28年,对得起国家、对得起党、对得起学生和家长。”大篮协的创始人、中国人民大学老教授龚培山无比激动和愤慨。
白手起家
不愿拱手送人
争议往往源于利益。今年大篮协换届涉及CUBA的产权,CUBA是大学生联赛唯一一个由民间协会运作的联赛,被众多校长称作“中国学校体育最后一道防线”。2010年,由中国经济商务协会、中国品牌价值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体育品牌商业价值百强名单显示,CUBA位列第87,品牌价值10亿元。
CUBA产权归谁?大体协常务副主席杨立国明确表示CUBA的所属权是大体协的,而现CUBA执行主席、浙江恒华集团老板张宁飞则表示,CUBA的所属权是203所会员院校的。
当年,正是张宁飞出资和大篮协合作创立了CUBA,张宁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经表示,联赛每年的支出在1500万到2000万元之间,收入不方便透露,但恒华集团没有盈利,“我说过联赛资金有多少缺口,我都会填补。”据悉,张宁飞和大篮协签了10年协议,并将于今年6月到期,但张宁飞表示该协议和CUBA产权无关。
有人曾直言不讳地指出,这一次纷争还是因为利益作祟:“CUBA近几年一直呈现上升态势,已经从刚开始的亏本到现在可以有一定的盈利能力,之前几大国内知名运动品牌都曾赞助过CUBA,今年听说其他品牌也有这方面的意愿。另外,CUBA现场广告牌也越来越多,这些都说明这个联赛现在是个优质赛事资源,所以出现了有几方来争夺的情况。”
“以下犯上”
深感力不从心
大篮协除了“中国大学生篮球协会”这个名字之外,还有一个“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篮球分会”的名字。从这个名称中不难看出,大体协是大篮协的上级单位,但如今大篮协为何敢于“以下犯上”?这就要从双方的历史谈起了。
大篮协成立于1985年2月,当时名为“中国大学生篮球联合会”,龚培山是主要创始人。28年来,大篮协一直独立运行,并且成绩卓然。尤其是1996年创立的CUBA联赛,至今仍是高校范围内规模最大的全国性体育联赛。
而大体协创始于1975年,是为了满足国家参加世界大运会等国际活动的需要设立的对口单位。1994年,教育部将大篮协改称为“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篮球分会”。1997年,CUBA联赛组委会在成立后对于分会的提法,时任体卫司司长宋尽贤等人表态,由于体制问题,分会的提法只对内,对外一律称“中国大学生篮球协会”,并将尽快解决这一问题。因此,在所有大篮协官方文件上,印章一直使用“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篮球分会”字样,而“中国大学生篮球协会”名称沿用至今已达22年。
然而,将大篮协归入大体协的序列中,毕竟是教育部的意思。虽然大篮协维权决心不小,但在与大体协的对抗中,未免力不从心。
校园篮球血统
谁来保证
据了解,针对CUBA的未来,大体协提出了要办四级联赛的构想,具体来说就是初中、高中、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CUBS(中国大学生篮球超级联赛)。在这套体系中,CUBS将成为最富有竞争力的联赛,包括了现有的大学生篮球运动员,以及专业队中拥有大学生身份的青年球员,而CUBA将成为CUBS的下一级联赛。
大体协专职副主席王刚表示,CUBA这一品牌绝对不会消失,只是在运营方向上倾向于更加普及,“现在全国有2000多所高校,但只有102所高校有特招资格,其他学校的学生也需要一个展示和竞技的平台,只是如果把这些学校和有特招生的学校放到一起来比赛,那就太悬殊了。所以我们把CUBA的门槛降低,欢迎更多不具备特招资格的高校加入进来。”按照他的设想,CUBA可能会成为一个剔除了特招生和专业队球员的、最为纯粹的大学生校园篮球联赛。
大体协的想法很好,但外界却不看好,甚至隐隐还有些担心。有的高校体育部部长思考的是,政策的变化对于学校招生方向起到的影响,“CUBS的十多所参赛学校都是使用在中国篮协注册过的专业运动员,跟CUBA学校招收的篮球特长生相比,他们的实力显然更强。如果目前CUBA的球队都去参加CUBS了,那么这些学校也只能招专业运动员。对于那些普通中学的篮球特长生来说,他们晋级大学的道路恐怕越来越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