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单位不景气,他停薪留职自己创业
□见习记者 陈莹
南大街的锦章、海防营的大华、西大街的美林、发电厂立交桥旁的新村,这些上世纪90年代还热热闹闹的照相馆,现如今只存在于老烟台人的记忆里了。
伴随着数码相机和豪华影楼的冲击,这个日暮西山的圈子如今已经举步维艰。如何走出困境,老师傅们苦苦追寻。
1978年,18岁的曲延成进了锦章照相馆当学徒,那时候的相机还神秘地摆在一个木匣子里。曲延成刚进门,师傅就给了下马威。“拍不好照片,绝对没可能给顾客照相!”
曲延成与三四个师兄弟就趁不忙的时候互相拍照。“胶片不跟现在照片似的,能修能改,当时拍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学徒第二年,曲延成有点“成”了,他可以去烟台山的临时照相点去给顾客拍照了。
“赶上节假日,全家老小都来拍照,锦章里里外外全是人,我就在大门口管秩序,就跟现在发号一样,扯着嗓子叫人名,对上号再放进去。”曲延成谈起在锦章忙碌的日子,嘴角总是不经意地上扬着。
“1998年企业改制,大批工人到相馆做技师。”其实那时他很轻闲,活都让工厂转下来的人干了,那是曲延成第一次感到冲击。
同年8月,曲延成办理了停薪留职,在四马路租下了一间30平方米的屋子,开了家平民照相馆。冲北的阳光只有在日落西山时,才会挤进照相馆。最里间作为冲洗室,终年要挂着厚重的蓝黑色隔光帘。
“我有技术、态度好,肯吃苦一定就能成!”开业的那天,喜庆的红鞭漫天飞舞,曲延成这样给自己打气。
据曲延成回忆,2000年后,平民照相馆几乎遍地开花。就在他店所在的四马路上,不到两公里就有五家平民照相馆。
“虽然也有竞争,可照相是技术活,即便你家里有胶片相机,可必须得冲出来才能看吧。”曲延成说,拍外景、洗胶卷,对于平民照相馆里那些会拍照,又懂得配冲片药水的师傅而言,就是钱不停劲地朝口袋里钻。
然而,就在许多平民照相馆的师傅们还算计着拍多长时间外景,就可以再置办些家电时,数码相机普及了。
拍就拍,拍坏了就重拍,存在电脑里就不用花钱洗了,数码相机种种的便捷,与手机照相功能的发达,把传统胶片相馆压得苟延残喘。
曲延成的照相馆咬牙坚持住了,在他看来,得益于2003年做的两个重要决定。花7000元左右买了一部富士牌的数码相机;将初中毕业的儿子曲世民送到西安一家民办的摄影学校学习。
买了数码相机让他顶住了开始于2007年的冲击。而当年四马路上那四家店,已经因为交不起房租、技术上无法适应数码时代,先后倒闭了。
半年后,曲世民回到了烟台。虽然在儿子的心中,不过是学了一些像PHOTOSHOP这样的基础,可在曲延成看来,数码技术的那道门算是摸着了。曲延成又咬牙花8000多元买了台电脑和扫描仪,家里全部资产都在店里了。
曲延成不放心,要在店里住。可15岁的曲世民拦着父亲自己住了进来。没有任何取暖设备,厕所的水龙头冻坏了,曲世民就这样住了整整三年。晚上店门关了,他就趴在电脑前修照片。
身为“摄二代”,既是荣誉更是责任
2007年冬天,一位市民推开了照相馆的门,手上拿着一张泛黄、带着霉点的老照片。
“人家连门都没进,就问能修吗,那意思就是不能修,直接转身就走。”曲延成说,他收下来,至于儿子能不能修好,心里也没底。
一个星期后,这张拍摄于上世纪20年代的照片被曲世民修好了。顾客来拿照片那天特别激动,加洗了好几次。“他告诉我,其实找了很多家,都说不能修,有点绝望了。”提起这段往事,曲延成很激动,他说打那儿开始,儿子是真正的摄影人二代了。影二代,代表着荣誉,也代表着责任,对于曲世民是一个不小的压力。
让曲世民记忆最深刻的,是一位女士拿着张父亲的照片,希望能把一同带来的奶奶的照片修复好。“奶奶的照片面部完全没有了,右腿也没有了,而这是老人唯一留下来的照片。”
“她都没见过自己的奶奶,是她的叔叔说她父亲与奶奶长得特别像。可两位老人都早去世了,连她父亲的照片都是50年代的黑白照。”
□记者手记 不继续下去 又能怎么办
□见习记者 陈莹
通过记者走访多家平民照相馆发现,能制作老照片恢复的商家其实寥寥可数。许多抱着希望的人或凭着残存的影像聊慰过往,而更多的人却只能带着遗憾将照片丢失了。
只是,这条路还能走几年呢?照相机进入中国不过百年的历史,风云际会间,经过了黑白照片时代,彩色照片时代,数码时代,手机数码时代…….前三个时代走了百余年时间,而手机数码离数码时代却也不过三五年。
数码时代不过轻轻一推,便让诞生于1880年的胶卷业巨头柯达轰然倒下。数码照片的易保存,几乎可以不用冲洗的特征,让平民照相馆的从业者犹如站在悬崖边一般。
□相关链接
锦章照相馆
不少烟台市民都有一种“锦章”情结:许多年来,“锦章”一直是老百姓照“身份证照”等证件标准像的首选甚至是必选之地,“锦章”也是老烟台人认为最适合拍摄“全家福”的照相馆。1935年开业的“锦章”原本在朝阳街,文革时搬到了南大街50号,如今的烟台市文化中心位置。2004年,南大街改造搬迁,“锦章”搬至北马路,如今“锦章”已经破产。80年来,“锦章”总是在不知不觉中记录着烟台的历史瞬间,从大量见证烟台历史的老照片,到普通百姓的家庭生活,锦章留存着老烟台人最美好最难忘的记忆。
责任编辑:虚拟的系统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