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牛奶产量已经排在世界第三位,而伊利股份已经发展成为规模仅次于日本明治的亚洲第二大乳企。在乳业全球化过程中,中国取得了不俗的业绩,究其原因,正是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促成了中国乳业的腾飞。
上世纪90年代之前,受制于生产技术,中国乳业只能做区域市场,产量也非常有限。1998年开始,伊利率行业之先,在全国第一个引进了两条瑞典利乐的液态奶生产线,通过利乐的包材技术把牛奶的保质期延长到了6个月以上。使得牛奶这种以前中国人生活中的营养品,甚至奢侈品,变成了日常消费品,从而让占世界人口1/5的中国消费者喝上了牛奶。
随后,除了常温液态奶加工技术,伊利股份还从国外引进了良种奶牛繁育技术、配方奶粉生产技术等等,并使这些技术本土化。这样,在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的短短几年中,中国牛奶产量增长了近6倍,也就是说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600万吨左右,到2007年已经超过3500万吨,跃升至世界第三位。
在2005年的7月,国际奥委会市场开发部主席海博格来伊利考察,当时伊利正在申请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乳制品赞助商。在考察伊利之后,到过很多世界500强企业的海博格给出了高度的评价:无论从公司的管理技术还是管理水平都达到了世界一流公司的水平,完全符合奥运标准。随后,伊利集团与国际奥委会和北京奥组委签署了赞助协议,成为奥运历史上首个乳制品赞助商。伊利实现了企业发展史上的第一次腾飞。
来源:http://photo.jschina.com.cn/system/2013/10/31/01911981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