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医学院省派第一书记济医附院后勤处罗长青:当好乡村振兴“领头雁”

2022-12-10 14:33: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段正浩 张勇 董雅宁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段正浩 通讯员 张勇 董雅宁 济宁报道

  2021年10月,济医附院后勤处罗长青被济宁医学院选派到鱼台县老砦镇老北村担任“省派第一书记”,到任后,他与村“两委”班子密切配合,罗长青致力于加强村党组织建设,开辟党建活动基地,改善村集体经济,优化村居环境,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统战聚力,全面提升农村社会治理水平的新路子,为乡村振兴贡献出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得到县、镇领导的充分肯定和村民们的一致好评。

  济宁市鱼台县老砦镇老北村位于镇驻地,全村村民共457户,1525人,之前因各种原因,村委党建引领能力不强,人心比较涣散,发展动力不足。在镇党委政府的全力支持下,作为第一书记的罗长青迅速进入角色,自觉亮明第一书记身份,和村党支部书记刘超颖等“两委”班子成员紧密团结在一起,遇事共商、问题共解、责任共担,工作中默契配合。他与两委成员座谈,了解每位同志的思想动态和工作思路,与党员座谈,了解村情村貌,在过去一年的帮扶工作中,他先后走访党员、群众320余户,召开座谈会16次,慰问困难党员群众36户。借助2021年农村“两委”换届有力契机,经过共同努力,村“两委”班子实现了团结有力,战斗力不断增强,不管是从工作经验还是发展思路都有了显著提升,党员群众满意度有效提高,为开展村级各项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桥头堡”作用。在班子的示范带动下,老北村迅速打造联户“尖刀班”,将村内年富力强、敢闯、敢干的年轻人聚拢起来,号召全村80后、90后中青年人参加联户长队伍,打造了老砦镇最年轻的联户长服务团队。

罗长青考察闲置土地(资料图)

  多年来,老砦镇老旧农贸市场没有专门的场所,群众基本都在镇主干道两侧做生意,环境脏乱差,不仅影响了镇驻地容貌,还严重影响了交通。每逢上下班,主干道交通就会严重堵塞难以通行,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增加。罗长青根据对老砦镇现有农贸市场的调查,同时结合周边居民消费需求及预测,并考虑到当地生产发展等各种综合因素,经过多次现场考察,认真收集有关资料,经过与村委班子成员仔细分析和研究后,决定利用村里的一块闲置的土地建设老砦镇老北村农贸市场项目。说干就干,今年6月市场项目进行了招投标,11月农贸市场建成投入使用,该项目建设占地面积约11.62亩,建筑面积3080.00平方米,可容纳摊位213个。市场一次性投入,长期受益,收益稳定,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收入20万余元,增加350余人就业。

新建成的农贸市场(资料图)

  在罗长青和老北村村委班子的积极努力下,联系了4名90后优秀青年回家创业带动本村经济发展,通过多方联系,为村里修缮沟渠1500余米,新装路灯110余盏,购置分类垃圾桶30余个,极大地改善了村庄环境,受到群众一致好评。为解决村民文化生活匮乏的问题,村里改造了约580平方米的邻里中心,中心建有“党员活动室”“幸福食堂”“儿童四点半课堂”等功能式的便民利民活动场所。邻里中心每月不定期邀请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到幸福食堂免费就餐,为村里孤寡老人送餐到家。充分利用寒暑假在外大学生回家契机,在邻里中心为村里留守儿童开展英语、数学等课程培训;邀请济医附院专家为村民开展义诊等;开展“送戏下乡”、公益电影放映、乡村文艺展演、广场舞大赛、农民运动会等文体服务活动,还组建太极拳、戏曲、武术等多种民间文体活动队伍。在第27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组织举办了捐书活动,共计为老北村捐赠900册图书。为守护村民健康,依托派出单位优势资源,在济医附院党委的关心支持下,今年11月21日医院为该村卫生室捐赠了7万多元的医疗设备,有效改善了村卫生室的诊疗条件。

济医附院专家为村民开展义诊(资料图)

  随着乡村振兴的深入推进,特产农业小镇建设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罗长青基于在对老北村帮扶工作中的实践,在县委副书记(挂职)翟海指导下,他深入思考乡村振兴的适宜方案,积极参与“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背景下科技创新促进地区现代农业发展路径研究”,该研究采用现场调研、文献归纳等方法,分析了现代农业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方面的经验,总结了发展过程中的实际效果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和对策,对其他地区开展特色农业小镇建设以及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和产业融合具有一定的参考或借鉴意义。他们的研究成果“乡村振兴背景下特色农业小镇现代农业与产业融合发展”以论文形式发表于2022年10月第4期《中南农业科技》杂志,该研究获批2021年度济宁市重点研发计划(软科学项目)。

  在罗长青和老北村村“两委”领导班子的带领下,村各项工作步入快车道,疫情防控、安全生产、环境卫生整治等工作成绩均在老砦镇名列前茅,村党组织活动场所服务设施更加完善,村民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全村上下“精气神”倍增,正能量多了,怨气少了;勤劳致富的多了,游手好闲的少了,村民共建美丽乡村的热情和参与基层治理的主动性不断增强,初步形成了提升服务、凝聚民心、促进和谐、推动发展的良性循环,走出一条充满希望的乡村振兴之路。

初审编辑:何鑫

责任编辑:马震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