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把脉”急救技能普及

2018-01-20 18:29:00 来源: 东方圣城网 作者:

  大部分市民在突遇心脏骤停患者时,往往束手无策,只能等待 医护人员的到来,从而错过了最佳急救时间。对此,市政协委员建议,应在更广的范围内宣传心肺复苏知识,有组织、有计划,分批、分次对车站、商场、学校等工作人员进行心肺复苏技术培训,使心肺复苏知识普及落到实处。

  建议公共场所张贴心肺复苏操作流程宣传画

  日前,市政协委员刘茂菊专门提交了《关于普及车站、商场、学校等人口密集场所工作人员心肺复苏培训的建议》。她认为,心肺复苏是第一时间恢复呼吸心跳的主要抢救技术,心搏骤停一旦发生,如得不到及时地抢救复苏,4至6分钟后就会对患者脑部和其他重要器官组织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因此,在车站、商场、学校等人群集结地实施心肺复苏现场培训意义重大。

  刘茂菊认为,当前,人们普遍觉得心肺复苏是专业医务人员的事,缺乏4钟内的“黄金抢救时间”概念,一旦遇到心脏骤停患者往往束手无策,只能等待 医护人员的到来,从而错过了最佳急救时间。其实对于心脏骤停的病人,最好的处理不是慌忙送往医院,而是第一时间就地抢救。许多濒临死亡的病人能否得以生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现场目击者有否进行了及时、有效的救护。近年来,有些中小学校虽然开设心肺复苏知识教育课程,但大多流于形式。

  对此,刘茂菊建议,应当加强车站、商场、学校等工作人员的心肺复苏知识宣传教育;在公共场合张贴心肺复苏操作流程宣传画;设计公益广告,发扬“现场施救,人人有责”的公德精神,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介进行宣传,使大家认识到心肺复苏技术掌握的必要性;有组织、有计划,分批、分次对车站、商场、学校等工作人员进行心肺复苏技术培训。政府牵头协调,医疗机构具体实施,形成有效的组织实施机构,做到有人员,有场所、有设施。可组织短期脱产、半脱产或上门培训等多种形式,既不扰乱正常生活、工作秩序,又要使培训卓有成效。

  我市有医院计划建设应急救援培训基地

  去年9月11日,在济宁孔子国际学校校园里,进行了一场急救知识进校园活动,来自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应急救援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的志愿者们向该校初中部的学生普及了急救常识,并现场模拟了心肺复苏操作。对大多数学生而言,这是他们第一次近距离观看并学习心肺复苏操作,内心感到既兴奋又好奇,以至于活动结束后有十多个孩子缠着志愿者,希望再亲身实践一次。

  “对于急救知识培训,多数孩子热情高涨,学习起来也很上心,这让我们感到很欣慰,觉得拿出自己的休息时间来做这个事情是有意义的。”参加此次培训活动的志愿者路慧敏是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的一名护士。2013年,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应急救援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成立,之后便一直在学校、企业、社区普及卫生应急知识。过去的两年,他们走进50余家单位,将心肺复苏操作方法传授给万余名市民,其中的一些人已经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

  “去年9月9日,我们在人民公园开展世界急救日宣传活动(国际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将每年9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世界急救日),在活动现场,一位五十岁左右的女士现身说法,讲述了掌握急救技能的重要性。”路慧敏告诉记者,据那位女士介绍,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参与了急救技能培训,现场进行了实践并记下了操作小窍门。有一次,家中老人突发心梗,她对其进行了心肺复苏,最终帮老人渡过难关,为急救工作开展赢得了宝贵时间。

  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人们对于掌握急救技能必要性的认识也在提高。“进企业培训时,这种感觉特别明显,工人们练得认真,结束的时候还会拷贝课件和视频。但走进一些城郊社区,市民普遍就表现得很漠然,往往这些人在面对家中患者突发心梗等紧急情况时,最后只能选择等待,错失了抢救时机。”路慧敏说。

  在市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宋大庆看来,除了日常开展卫生应急知识“五进”活动,还应让更多的市民走进急救中心,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计划建设应急救援培训基地,针对更广泛的社会群体开展急救知识普及教育,让更多市民能够从中获益。

  多读一点

  成人心肺复苏术 应掌握这些步骤

  评估现场环境:只有现场环境安全,才能更好地对患者施救。

  判断患者意识:轻拍患者双肩,分别对患者双侧耳朵呼救:您怎么了?如果患者没有反应,立刻触摸颈动脉(喉结旁开2厘米)有无搏动,同时眼睛看胸廓有无起伏,耳朵听有没有呼吸气流,判断时间约为5至10秒钟。判断无呼吸脉搏,立刻呼救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胸外心脏按压:位置是两乳头连线中间,胸骨中下三分之一处,用一手掌跟着按压,上半身前倾,腕、肘、肩关节伸直,上肢呈一直线,以髋关节为轴,垂直向下用力,借助上半身的体重和肩臂部肌肉的力量进行按压;频率为每分钟100至120次,按压深度为5至6厘米。

  口对口人工呼吸:用一只手小鱼际处按压患者前额,使头部后仰,同时大拇指及食指捏住患者鼻孔,另一只手食指和中指将下颌托起。救护者的口唇包裹住患者口唇(不留空隙、不能漏气),深吸气后吹气,吹气后口唇离开,并松开捏鼻手指。观察患者有无胸廓抬起,如果吹气时胸廓抬起,说明人工呼吸有效。按压频率和人工呼吸频率为30:2,即胸外心脏按压30次,口对口呼吸2次。

  心肺复苏的有效指征:做完5个循环的心肺复苏,双手拍打一下患者双肩,呼叫患者,看有没有反应,如果有反应,则意识恢复;感受一下鼻孔有气流呼出,胸廓有起伏;触摸颈动脉有搏动,患者口唇、指甲从由紫绀转为红润,说明心肺复苏有效。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朱仙娉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