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高杨
记者从文化和旅游部获悉,北京时间12月17日晚,我国单独申报的“太极拳”、我国与马来西亚联合申报的“送王船——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相关实践”两个项目,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评审通过,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我国共有42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册),居世界第一。
学员在河南省焦作市温县陈家沟的一个拳馆内练拳(无人机照片,12月14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5届常会于12月14日至19日在线上召开。本届常会共评审57个国家申报的5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据介绍,太极拳自17世纪中叶形成以来,世代传承,习练者遍布全国各地,并在海外有着广泛传播和传承。太极拳对于习练者的性别、年龄、体质、职业、民族没有限制,通过习练太极拳,人们在修身养性、强身健体的同时,也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学拳明理”,太极拳所蕴含的阴阳循环、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养生观念,丰富着人们对宇宙、自然和人体运行规律的认知;其松柔圆活与立身中正的基本要求,尊师重道、学拳不可不敬、不可狂、不可满等价值观念,潜移默化地涵养着人们平和、包容、友善的心性。在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意识、促进身心健康、推动人与人和谐共处、增强社会凝聚力等方面,太极拳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员在河南省焦作市温县陈家沟的一个拳馆内练拳(无人机照片,12月14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
送王船是广泛流传于我国闽南地区和马来西亚马六甲沿海地区禳灾祈安的民俗活动。自15至17世纪形成以来,随着“下南洋”和海上贸易,逐步从我国闽南地区传播到东南亚地区。送王船传递着人们对先辈走向海洋的历史记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生命的理念,为推动包容性社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对话资源;其承载的观察气象、潮汐、洋流等海洋知识和航海技术,是人们长期海上生产生活智慧的结晶。送王船被中马两国的相关社区视为共同遗产,是中华文化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传播与交融的生动例证。
太极拳爱好者在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太极小镇习练太极拳(无人机照片,12月16日摄)
新华社发
文化和旅游部表示,积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册),是我国履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缔约国责任和义务的重要内容,也充分体现了我国日益提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水平和履约能力,对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促进民心相通和文明交流互鉴都具有重要意义。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高杨
从济宁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获悉,“十三五”期间,省下达济宁市棚户区改造任务19.59万套,济宁共实施改造任务21.35万套,各年度均超额完成下达任务。[详细]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济宁建设“首善之区”的使命担当;大力创新文旅形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应有之义。[详细]
12月17日上午,济宁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深化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详细]
15日,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通知,为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进工业旅游发展的意见》(鲁政办字〔2017〕205号),加快推动我省工业旅游发展,依据《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建设指南》(DB37/T4209-2020),经过单位自愿申报、市级推荐、省级初审、专家评审和社会公示的程[详细]
12月16日,为有效应对新一轮重污染应急过程,济宁市污染防治攻坚指挥部召开动员会,决定12月中下旬在全市开展六大污染源督查行动。[详细]
15日,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首批“山东省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名单,济宁一地入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