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贺亚林
大众网济宁1月20日讯(记者 朱仙娉 史欣欣)18日上午,济宁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隆重开幕,来自金乡代表团的市人大代表刘桂菊接受了记者采访。刘桂菊告诉记者,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办好人民的教育”等相关内容为当前的教育工作发展指明了方向,而她自己则是带着家长们的心愿来到“两会”,希望学生们能接受到更好的教育。
提起带到今年“两会”的“家长心声”,有着32年教龄的刘桂菊建议,济宁市九年义务教育由“六三制”统一改为“五四制”,使初中的学习基础打得更扎实、更牢固。
“这几年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也对比过许多学生的成绩,发现初中四年的基础要比三年制打下的学习基础好一些,而小学五年与六年的学习成果差别并不大。”刘桂菊告诉记者,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家长对孩子教育理念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孩子可以受到更好的教育,体现在初高中阶段就是希望孩子们在初中打牢基础再升入高中。“实际的教学经验表明,只有初中的学习基础扎实了,高中的学习才会顺利一些,考进大学几率也会高些。”刘桂菊说。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对于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刘桂菊最为关注就是“办好人民的教育”。
“报告中提到的‘扩增高中阶段教育资源,优化中职和普通高中比例……’为我们当前的教育发展指明的方向,”刘桂菊认为,“扩增高中阶段教育资源”即高中学校的教师、教室等教育资源都需要扩展,这与十九大提出的“普及高中阶段的教育”遥相呼应。”
“很多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升入高中,接受高中教育,即使考不上大学,还可以进入高等职业学校继续学习,而不是初中毕业后因为种种原因只能直接进入中职学习。”刘桂菊告诉记者,《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优化中职和普通高中比例”,对普通高中适当扩大招生人数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可以在高中招生时增加学生学籍等等。
刘桂菊认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不仅对教育提出了高要求,同时也对优秀师德师风建提出了新要求,以推动教学水平的提高。
“推进名校带动战略,加大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力度,让学生们可以受到更好的教育,这才是‘为人民办教育’。”刘桂菊说,目前,私立名校已经入驻济宁,与公立学校相比,私立学校的教学机制更为灵活,促进推动了教学质量的提升。“私立学校的引进给公立学校带来的既是压力也是动力,虽然会对公立学校带来不同程度的冲击,但更多的则是促进公立中学教育管理的瓶颈突破,使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刘桂菊说。
除此之外,刘桂菊在“两会”上还建议要把羊山建设成政治思想教育基地。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贺亚林
1月18日,济宁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声远舞台隆重开幕,《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18年济宁市政府将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在社保、教育、医疗等方面提高保障改善民生水平。[详细]
2017年济宁供给侧改革成效明显,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四新经济”蓬勃发展,是全省唯一或国务院表彰的市。[详细]
2018年济宁政府工作总体安排[详细]
2017年,济宁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按照中央要求以及省委省政府安排,坚决扛起脱贫攻坚重大政治责任,采取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精细的工作,围绕“精准”聚焦发力,全年脱贫3.4万人,510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基本实现“五通...[详细]
“济宁是儒家文化的发祥地,传统文化资源十分丰富,这就决定了济宁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上责任重大。”在今年的两会上,政协委员刘晓带来了《全面发掘济宁历史文化名人资源,着力打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示范城市” 》的提案,希望深入挖掘济宁地区其他历史文化名人...[详细]
1月1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济宁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开幕。市政协主席张继民受政协第十三届济宁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的委托,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