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邹城靶向养殖施策精准 塌陷地池塘“活”起来

2020-12-20 19:10:48 来源: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 作者:

  12月17日,记者来到济宁邹城市太平国家湿地公园,一排排浮球静静地躺在池塘上,而在这些浮球下约30厘米的水中,悬浮挂养着一只只生机勃勃的河蚌,正依靠管网系统汲取营养液。在河蚌的体内,珍珠正缓慢生长。

  “在池塘养河蚌,不仅可以收获晶莹的珍珠,而且大大改善了池塘的水质,让池塘的‘死水’又变‘活’变‘清’了。”在池塘边,兖矿清湖生态科技(山东)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费林江介绍,过去这些池塘可是劣V类水。

  太平国家湿地公园是采煤塌陷地,治理时挖出了一个个池塘,但因养鱼投放饲料、鱼儿排放粪便等,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再加上水体不流动,水质逐渐恶化。2013年3月,1100公顷的塌陷地被纳入国家湿地公园试点。经过数年的不懈努力,采煤塌陷地生态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水质仍未得到彻底改观。

  而千里之外,浙江省诸暨市的山下湖镇素有珍珠之乡的美称,也是全国最大的珍珠市场所在地,清湖集团的总部就坐落在此。来到邹城之前,他们已在杭州、绍兴、诸暨等地有过多次利用养殖河蚌进行水体治理的经验。2019年9月,清湖集团带着生物链治水·靶向珍珠养殖技术而来,与兖矿集团达成混改合作,成立了兖矿清湖生态科技(山东)有限责任公司,签约进行塌陷区生态修复治理工作。

  “过去,这些池塘由于堆积过多有机质,富营养化严重,导致无法用于养殖,老百姓难以获益,靶向养殖技术的到来打破了这一局面。”费林江介绍,比之传统养殖,靶向珍珠养殖技术的投喂系统不仅精准,能减少对水资源的破坏和饲料的浪费,而且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价值,集约化高密度养殖技术可以让每亩池塘挂养河蚌2000-3000只,扩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加快了对水环境的治理。

  “每只河蚌其实就是一个小型的‘滤水器’,能够吸收水中的浮游动植物、藻类、菌类,微生物等。”费林江详细描述道,一只河蚌常温下每天能够净化40-50升水。这里曾经的劣V类“死”水,经过约8个月的时间,已经达到适合养殖业的III、IV类水标准,成功“活”了过来,而且水质始终保持在一定范围内。

  费林江说,现在共有31个池塘在养殖计划中,其中,除了3个暂不可使用的池塘和1个提供对比用的池塘,余下的27个已进行养殖使用,共计投入河蚌109万只。对比池和养殖池仅隔着一岸苇草,记者看到,对比池池水色泽浑浊,而养殖池的水清澈见底。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尹荣耀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