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推动河长制湖长制 打造生态平安法治幸福河湖

2021-09-08 16:22:01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胡兆杰 王利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胡兆杰 通讯员 王利 济宁报道

  近几年来,济宁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扎实推进河湖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深化改革创新,严格实行“发现、反馈、整改、销号”闭环管理,以“提醒、督办、约谈、问责”等措施推动落实,形成了“河长牵头、流域统筹、区域联动、部门协同、法治监管”的河湖管护长效机制,推动了生态平安法治幸福河湖建设,助推河湖长制“有名”“有实”“有能”。

资料图片

  推进河湖治理 深化改革创新

  济宁市突出“一河一策”整治,完成全市184条县级及以上河湖岸线利用保护规划、24条河道采砂规划编制及批复,完成563条全部河湖管理范围划界埋桩及政府公告,河湖管理范围进一步明晰,水域岸线更加规范,为实现河湖精准化治理、精细化管护打下了坚实基础。

  济宁坚持“常态+法治”整治,实行河长巡河交办制度,“发现、反馈、整改、销号”闭环运行,执行“黄橙红”三色预警机制,交办、催办、督办“三单”发送,督促县市区及有关责任部门落实整改,以“通报、督办、约谈、扣分”方式强力推动落实,5轮清理整治专项行动,清理整治各类涉河湖违法违规问题1.2万余处。2021年全市河湖水生态水环境问题排查整治专项行动,重点突出“一湖两线”,即南四湖环湖,南水北调沿线、黄河干线,开展为期两个月河湖岸线外延2公里、5公里范围问题整治,整治乱堆秸秆、建筑生活垃圾、水体污染、拦网捕鱼、废弃船只等影响水生态水环境问题,实现河湖问题动态清零。

  打造联动机制 实行纵横全覆盖

  济宁市建立“流域+区域”联动机制,打破鲁苏行政区域之间壁垒,推动跨区域联动治水提档升级。双方建立河长会商机制,签订流域联防联控协议,每年座谈会商,有力推动了南四湖流域边界插花水域问题整治。2019年本着统一标准、统一时限、统一要求的原则推动南四湖清违清障,联手清理整治南四湖流域鲁苏插花段8家违建厂房拆除。2020年,两地协商同步开展南四湖核心区、缓冲区插花水域池塘退养整改,推动插花水域2.3万亩鱼塘退养。2021年,两地再次联合行动稳妥推动二级坝插花段居民住房问题清理整治。

  同时,济宁还建立“河长+塘长”机制,将河长制向农村沟渠、坑塘等小微水体延伸,打通河湖“毛细血管”。完成2974个(条)农村坑塘沟渠现状摸排调查,定位、编号、登记造册,全部落实坑塘长,共1497名,实现全覆盖。实行县级河长包镇、镇级河长包村、村级河长包沟渠坑塘网格化管理,建立县、镇、村三级流域内农村沟渠坑塘监督管护机制,实现全市农村沟渠坑塘小微水体管护全覆盖,有力助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监管渠道多向拓展。实行“天上看、地上查、群众报”巡查模式,运用卫星遥感、天地图网上比对查看,暗访暗查人员现场核实,设立有奖举报电话等方式摸排涉河湖问题,拓展日常检查方式。并研究制定出台《河长制湖长制群众监督举报奖励办法》,明确有奖举报内容,公开举报渠道,安排专项资金作为对社会群众有效举报的奖金,一经查实,给予举报人100元至200元的奖励。形成政府监管主导,社会群众参与监督的良好氛围。

  实行“政府+市场”运维 推动全域美丽河湖建设

  市委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河湖长效管护工作,实行“政府+市场”运维,建立河湖保洁长效机制,出台《市级考评奖惩和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将河湖巡查保洁纳入城乡环卫一体化,各县市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推进市场化运作,逐年落实经费管护人员,实现镇域、村域河湖垃圾保洁全覆盖。市管省、市重点河湖严格落实巡查管护包保责任制,确保了政策、资金、人员“三到位”,打通了河湖管护“最后一公里”,河湖面貌焕然一新。

  济宁市坚持“生态优先、系统治理、因地制宜、示范引领、共建共享”的原则,发挥“生态+示范”带动,结合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乡村振兴实施战略,精准施策、系统推进河湖综合治理,2020年打造了14条(每县1条)美丽河道,涉及市、县、乡三级河道,全部成功创建为市级美丽示范河湖,6条省级美丽示范河湖通过省级验收,新增省级水利风景区3处,2021年再次申创14条省级美丽河湖,推动全域美丽河湖3年达标建设,建设成效逐步显现。

初审编辑:李丹

责任编辑:马震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