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末,济宁市金融业增加值力争达到450亿元

2022-01-14 10:14:02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郑州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郑州 济宁报道

  日前,济宁市人民政府印发了《济宁市“十四五”金融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制定了“十四五”期间金融业发展总体目标、具体目标。

  《规划》的总体目标为,到2025年,济宁市基本完成现代化、普惠化、便利化的金融服务体系构建,金融业重要支柱产业地位更加突出,资源配置能力持续增强,金融运行安全高效,金融改革创新走在全省前列,金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通过五年努力奋斗,力争把济宁市建设成为全省领先的文化金融引领区、绿色金融示范区、普惠金融试验区和科技金融集聚区,打造成为辐射鲁南乃至淮海经济区的金融服务中心,实现金融强市的发展目标。

  《规划》提出了很多具体目标,到2025年末,全市金融业增加值力争达到45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7%左右。力争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突破10000亿元、8000亿元,在全省占比稳步提高,存贷款增量、增速居全省前6位,“三农”、小微企业贷款持续增长。全市保费收入力争达到300亿元,保险业经济助推器和社会稳定器作用进一步凸显。进一步加大金融业发展支持力度,推动济宁市金融组织体系更加丰富。到2025年,本地法人金融机构规模实力显著增强,新招引(成立)各类金融机构、金融组织60家以上,全市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与各类地方金融组织、中介机构互补互助的现代化、普惠化、便利化金融供给体系更加完善。

  用好用活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金融产品服务持续创新,普惠金融、数字金融、线上金融快速发展,支付结算、征信服务等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进展。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不断健全,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同比逐年下降,实体经济尤其是普惠小微企业融资方式不断优化、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十四五”期间,力争新增上市挂牌企业150家以上,其中,新增上市公司20家以上,直接融资规模进一步扩大。鼓励金融机构开发本外币金融产品、创新对外金融服务,为济宁市新旧动能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开展人民币跨境结算、境外并购等提供金融支持。不断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先进地区的金融合作,积极对接济南、青岛、烟台省域金融中心,主动承接金融产业和功能转移。

  强化“一核多点”,着力发展供应链金融、普惠金融、文化金融、绿色金融、科创金融、农村金融,加大金融资源配置力度,探索建立多元化、广覆盖的金融创新体系,切实发挥区域聚集效应,提升金融服务能级,构建以金融中心为核心、多种金融业态互促共生的现代金融服务高地。完善市场化、社会化的金融人才发展机制,集聚一批勇于创新、善于经营、精通业务的金融中高端人才。健全政府部门、金融管理机构等金融人才共享和交流机制,推动300人以上金融专业人才到政府及相关部门单位实践锻炼。加强地方金融监管干部队伍建设,监管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

  全市金融营商环境、政策环境、人才环境、社会信用环境、舆论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金融风险处置机制更加完善,稳健发展态势持续巩固。重点县(市、区)、重点企业、重点金融机构涉及的担保圈、流动性、不良贷款等风险得到妥善处置,不良贷款率控制在2%以下,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初审编辑:高杨

责任编辑:马震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