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民政局持续推进移风易俗 培树文明新风

2022-04-02 10:00: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贾哲 朱金镯

  大众网·海报新闻见习记者 贾哲 通讯员 朱金镯 济宁报道

  近年来,济宁市将深化移风易俗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扎实推进,取得显著成效,文明乡风、淳朴民风、良好家风更加深入人心。

  近几年,济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移风易俗工作,出台《济宁市加强孝老爱老文化建设深入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工作三年行动方案》,将其纳入全市乡村振兴考核内容,每年都要召开全市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大会进行动员部署,成立市移风易俗及殡葬改革专班,建立市、县、乡、村四级联动推进机制,形成了上下同心齐抓共管的推进机制。

  2021年10月,在梁山县组织召开了济宁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暨深化移风易俗工作现场推进会议,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市直20余个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县、乡、村三级代表作典型交流发言,有力地促进了移风易俗工作的开展。

  市民政局广泛组织开展灵活多样的文明婚俗活动,组织相亲会、举办集体婚礼活动,在全市各婚姻登记处设立婚姻家庭辅导室、建立婚姻登记特邀颁证员制度、开设“迈好婚姻家庭第一步”公益讲座,汶上、任城、高新区等地设立民俗馆,供新人免费参观,接受教育。2021年,全市举办集体婚礼11场,100余对新人参加了集体婚礼活动,约有1/5的新人参加了婚姻登记免费颁证仪式,婚俗新风逐渐被群众所接受。抓住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重要传统节日,积极联合宣传部、共青团等有关部门印发《移风易俗倡议书》《清明节文明祭扫倡议书》《抵制“低俗婚闹”倡议书》,县、乡两级结合各自特点,组织开展移风易俗进乡村、移风易俗赶大集等活动,移风易俗逐渐深入人心。

  2020年,嘉祥县创新开展丧事综合服务“零跑腿”试点,即通过建立代办机制,帮助丧主免费办理火化、社保结算、医保结算、户口注销等相关手续,既便民利民,又将管理寓于服务之中,深受群众好评。经过一年多的摸索完善,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丧事服务工作模式,其做法被中国标准化协会所认可,制作成了“逝者身后事‘零跑腿’服务通用要求”团体标准。2021年11月份,在嘉祥县组织召开全市会议,推广其做法。推进婚俗改革试点,汶上县被省厅确定为全省婚俗改革试点,曲阜市、邹城市、嘉祥县被确定为全市婚俗改革试点,其经验做法在《中国社会报》、民政部网站、省电视台等媒体宣传报道,起到了很好的先行先试作用。

  济宁市以红白理事会为抓手,在全市4401个村(社区)全部建立了红白理事会。加强红白理事会成员培训,2021年,市、县、级三级培训骨干成员1.2万余名。组织制定红白事办理标准,将其纳入村规民约,成为村民共同遵守的约束条文。逐步规范红白理事会办事程序,在婚丧事宜中,红事着红马甲,白事着蓝马甲。建立红白事报告制度,事主事前向红白理事会报告,红白理事会向事主提出明确要求,签订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承诺书,对不按要求操办的事主,红白理事会成员不得为其提供服务,必要时由乡镇(街道)介入。2021年全市120个先进红白理事会受到全市表彰。加大对违规制作销售棺木、纸货等封建迷信丧葬用品打击力度,民政、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合开展殡葬市场整治行动,查封、查处了一些违法生产经营作坊、商铺,从源头上打击了一些不法行为。

  散埋乱葬现象的存在,关键在于公益性安葬(放)设施的不足,近年来,济宁市大力推动公益性安葬(放)设施建设,截至2021年底,全市基本建成县级公益性安葬设施11处,乡村级公益性安葬设施500余处。今年全市计划再新建或改建公益性安葬(放)设施100处以上,随着公益性安葬(放)设施推进建设,散埋乱葬现象将逐步得到治理。今年由于受疫情形势的影响,清明节期间,全市所有殡仪馆、公墓、骨灰堂等殡葬服务机构和场所,暂停现场祭扫活动。针对这种情况,实行网上祭扫、代为祭扫服务,同时积极倡导居家追思、撰文纪念等方式以满足群众的祭扫需求。

  济宁市全面实施惠民殡葬政策,减免遗体接运、冷藏、火化和骨灰寄存等四项基本殡葬服务费用。在此基础上,县(市、区)结合本地实际,出台一些新的殡葬惠民举措。金乡县、邹城市分别再减免丧主500元、300元骨灰盒费用。鱼台县倡导“鲜花换火纸”“水果换火纸”,县财政拨付专项资金20余万元,按照每个行政村800元标准,统一购买水果、点心、纸花、鲜花、树苗等作为村民祭扫用品,全县基本实现了无焚烧祭扫。

初审编辑:高杨

责任编辑:马震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