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赵冉冉
责任编辑:朱仙娉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赵冉冉 见习记者 夏岩松 济宁报道
工作台前,“汉纺绣”梁山县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张海枫正娴熟地穿针引线,银针起落,彩线穿梭,一朵牡丹在绣布上缓缓生成。
绘稿、配色线、绣制……复杂的工艺程序造就了独具一格的艺术品——鲁锦·汉纺绣。鲁绣作为历史上记载最早的绣种之一,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水泊鲁锦“汉纺绣”手绣正是鲁绣中的细小分支。
绵延时代的薪火
“水泊鲁锦‘汉纺绣’手绣始于明永乐年,张氏祖张振西开设的‘福兴源’锦绣庄染布坊享誉四方。”张海枫作为“汉纺绣”第六代传承人,一直在优秀技艺之上精益求精,在严格有序的制作方法之上穿插传统文化和现代实用技能,传承发扬着这弥足珍贵的手绣技艺。
据了解,2003年,张海枫继承祖先优秀传承技艺,于2005年成立梁山鲁锦专业手工织绣有限公司,将祖先遗留传承的民间技艺注册商标为“水泊鲁锦”和带银针金线的“汉纺绣”。2008年,水泊鲁锦汉纺绣织造技艺入选梁山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水泊鲁锦汉纺绣织造技艺被山东省商务厅评为“山东老字号”。
“汉纺绣”经过2000年不断地传承、优化,逐步形成适合现代使用喜爱的手绣用品,衍生出了不少品类。“目前公司产品主要以日用纺织物为主,手工刺绣鲁锦床品、服饰刺绣、窗帘、披肩毯等居家用品近百个品类。”张海枫介绍,不仅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也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与地方特色。
温暖岁月的匠心
在张海枫看来,绣制是个手艺活,而想要完美呈现出一幅作品,更多的精力在于构思。“当设计一件作品时,首先要把织造好的布料加以思考元素,根据一块面料的风格,找出属性最适合设计什么作品,用在什么空间,用在什么地方……”对张海枫来说,刺绣不仅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艺术,每一针都连着专注的眼神,每一根线都带着手指的温度。
为了能够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张海枫在展现内容与方式上拓展思路,以传统针法为基础,不断创新针法,将绣制的图案简练化,提升整体的设计感。张海枫介绍,水泊鲁锦“汉纺绣”手绣形成针法的灵活多样性,针法压针、扭针、盘针、平针等十几种针法,针功细腻,花型简洁大方、颜色搭配和谐,有较强的装饰性、实用性和经济性。
“这是一款披肩毯,上面绣制了垂丝海棠,象征着文雅高洁。”张海枫介绍,绣品以牡丹、海棠、荷花、梅花、兰花等中国吉祥花卉为元素,结合山东鲁锦纯棉布料进行手工刺绣,开发了系列产品。
传承往昔的复兴
“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认识刺绣,了解刺绣,让更多的人能进入到这个行业,使这门技艺得以传承,也通过一件件刺绣作品和我们的努力,让鲁绣技艺在历史的舞台上越走越远。”张海枫说,“汉纺绣”的创作是传承,是创新,更是对传统文化的展示与传播。
为推广“汉纺绣”,这两年张海枫与梁山县多个镇街联合开设培训班,免费组织手工刺绣技能培训,闯出“技能培训+订单加工+产品回收”的居家就业创业模式,帮助当地家庭妇女居家就业。培训工程自实施至今,已培训数1500余名学员,为“汉纺绣”日后的普及与繁荣积累了大量的后备人才。
在梁山县大路口乡清堂李村便是“汉纺绣”的加工基地之一,六七位村民正围坐在桌前,轻捻银针彩线,按照设计好的花样,在绣布上刺出精美的图案,借着亮丽多彩的丝线也勾勒出幸福而满足的生活景象。“让村民从不了解汉纺绣,到了解汉纺绣,再到喜爱汉纺绣,把汉纺绣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并且可以实现一些经济效益。”张海枫说。
在针与线间交织起舞,在指与布间相互缠绵,汉纺绣的前世今生就藏在匠人们的工序之间。几千年来,手艺者传承不息,已将水泊文化血脉融入汉绣,以工艺之美展现出独有的文化特色。
初审编辑:赵冉冉
责任编辑:朱仙娉
6月26日晚,2022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在济宁市尼山圣境开幕,活动现场举行第三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授牌仪式,济宁市汶上县入选。[详细]
雨过天晴,觅一处山水,寻一份怡然的陶醉,于太白湖景区信步,且听草木和风吟唱。[详细]
6月27日下午,2022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工作会议在济宁市尼山圣境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和关于文化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坚定信心,明确方向,聚焦重点,加压奋进,加快推动全省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详细]
6月27日,济宁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发布公告。2022年7月,济宁各县(市、区)人力资源市场计划举办招聘会51场,欢迎用人单位和广大求职者参会洽谈。[详细]
6月27日,笼罩济宁的暴雨已持续了两天。同时,今天也是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的第二天。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来到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济宁海达行知学校考点,看到考生们在雨中有序进入考场。[详细]
6月26日,由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济宁市人民政府主办,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曲阜市人民政府承办的2022世界文化旅游名城济宁(曲阜)论坛在济宁市曲阜开幕。[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