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高杨
责任编辑:马震
大众网·海报新闻见习记者 邵瑞斯 通讯员 孔明珠 陆宾 济宁报道
“还没走啊,王法官,回去的路还得1个小时不?”“大爷,晚上抓紧写写判决书,安排安排明天的案子,今天不回去了。”夜幕降临,喧嚣褪去,嘉祥法院纸坊法庭二楼依旧亮着灯光,王建华正在伏案敲打着键盘,撰写文书。
王建华正在撰写文书
王建华,纸坊法庭庭长,80后法官, 2005年进入嘉祥法院工作。他的身材并不高大,本应乌黑的头发已经掩盖不住花白的岁月,加之见人就露的“八颗牙微笑”,平添了几分亲切感。
法院“老兵”与法庭“小白”
2020年4月,刚刚入额的王建华来到纸坊法庭。工作调动是组织安排,自己欣然接受,但从商事审判到民事审判的转型,特别是来到法庭那一刻, “不适感”涌上心头。作为在法院工作十多年的“老兵”,民一庭、审监庭、信访科他都干过,法庭对他来说真的是陌生的领域。
王建华正在调解一起案件
为了更快适应工作,每次分案后,王建华首先把案件简单梳理一遍,并结合纠纷类型、基本案情等进行分类、整理、总结。他口袋上经常揣着一个小小笔记本,里面记录着他整理的案件要点、争议焦点、适用难点等内容,一有时间便打开翻看。
“法官,俺要立案,俺要告俺的六个孩子。”当事人是一位八十岁的老太太,老人的老伴去世多年,长期跟随小儿子生活。由于年迈多病,失去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且住院治疗,花费较多,就养老问题,子女们相互推脱,老人边抹眼泪,边给王建华讲述。
“大娘,您说的我大致明白了,我明天就过去给您解决去。”大娘拄着拐棍、迈着小脚便回家了。考虑到当事人年事已高且行动不便,第二天一早,王建华与调解员就到了老人的家里。六个子女依次到来,分别讲述各自原因,各方互不相让,使得第一次的调解陷入僵局。
回到办公室,王建华脑袋里不断浮现出老人抹泪的场景,人生有很多无奈,老无所依,亲人不待,感情修复不是一纸判决那么简单。看着本应关系最亲近的一母同胞,变成了不愿退让的当事人,最难过的还是老人吧。
第二次调解,王建华主动向村干部寻求帮助,在村支书的联系下,六子女共同来到村委会。
“俺妈这一直光给老六帮忙,现在身体不好了,还想让俺出那么多钱?”“当时分家的时候,说我们嫁出去了,没有给俺一分钱,现在病了又找我们要钱,哪有这样的事?”
随着各方争执不休,王建华找准“休战”时机,为每人递上了一瓶水,拿到水后的当事人,开始将目光逐渐转向他。“这家里的感情就像咱手里喝的水,天天喝,尝不出甜味儿,可是这生活中要是没有了水,你说能行不?”问到这里,大儿子低下了头,小儿子抿了下嘴。这时,王建华起身拍了拍兄弟三人的肩膀,把三人拢在了一块,说道“咱也都是当父母的人了,孩子以后不养咱,还天天掐架,你说能不伤心不?能不心寒不?你们在这里吵,怎么给孩子做个好榜样?”
“以后,咱娘,咱几个轮流养”。王建华的手松开了,兄弟们的手却紧紧握了起来。随之,其他子女原本紧锁的眉头也舒展开来。
再次回到办公室,窗外已是万家灯火,王建华简单的给妻儿通过电话后,又继续翻开了另一本卷宗。
小菜园与大智慧
初入纸坊法庭,颇为引人注目的便是两侧小小的菜园,嫩绿的辣椒、带刺的黄瓜,圆滚滚的西红柿上,几滴露珠滑落,藤蔓上几条丝瓜,“调皮地”荡着秋千。每逢有人来访,看到各色时令蔬菜,都忍不住“驻足观望”。
纸坊法庭的小菜园
几经传承,王建华义不容辞成为了小菜园的“大管家”。这些正在长大的“小家伙”们,每天都在为大家带来惊喜。办案之余,并不影响大家拥有“采菊东篱”的田园之梦。什么季节种什么菜,浇多少水、施多少肥,都有规律。从播种、选苗到开花、结果,每一个阶段都需要精心培育,每个步骤做细致了、做到家了,才能收获大家一句“哎呦,不错呀”。种植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审判亦如此。
2020年,麦收季节,农户们本应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但在收割小麦时,赵某因操作收割机不当,刮断了王某的电线,导致电线着火,点燃了附近的麦田,火势越来越大,最终失去控制,周围村民的30多亩小麦全部化为灰烬。部分村民将赵某、王某起诉至法院。
“没有商量,他把我们麦子都烧了,我们今年咋办?”面对争执不下的双方,王建华多次沟通,始终未达成共识。回到法庭的王建华看到了菜园里绿油油的黄瓜,他好似得到了解题思路。一颗种子,一株苗儿,都有它的重量。王建华逐渐明白眼看着即将收割的成果被烧毁,除了损失外,更多的还有心痛。
顺着思路,他再次将双方当事人约在一起。“咱这都是一个村里的,恁这如果处理不好,低头不见抬头见的,怎能行哩?”“虽说你不是故意的,但这一年到头,风里雨里,看着辛苦种的这点粮食让一把火烧了,你能愿意不?”最终,赵某、王某向受灾村民道歉并做了赔偿。
面对法庭中很多当事人,适时话一下家长里短,请教一些种菜之法,在说说笑笑中恰能寻到突破口,话近了,心也就近了。
生活“直男”与法庭“暖男”
沿着纸坊法庭主楼拾级而上,便能看到阳光心灵驿站调解室,与严肃的审判庭相比,这里有沙发、解压球、倾诉板等,“客厅式”的调解室,如家一般的温馨。
2022年2月,40余岁的周某与丈夫李某一起来到纸坊法庭,双方“剑拔弩张”,互不相让,要求立即办理离婚手续。
“咱先坐下,有话好好说。”王建华将他们带到阳光心灵驿站,并认真倾听他们的诉说。原、被告双方于1994年登记结婚,先后育有一女一子,女儿已参加工作,即将结婚,儿子今年高考,经济条件优越,因口角而起争执,谁也不让谁,最后周某就扔下一个字——“离”。
“你们白手起家,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都过来了,虽说你在外面赚钱,她在家里照顾,但是哪个都不容易啊!如今女儿结婚,儿子高考,这都是一辈子的大事、好事,你们这一闹,儿子还能有心考学了?女儿结婚后,回娘家就为了看你们已经离婚,破碎的家?你俩的一点举动,这都影响两个孩子一辈子啊!”说到这里,李某直接表达出不想离婚的想法,周某深吸一口气后,也松口不再坚持离婚。“那行吧,回家赶紧给媳妇买点好吃的,以后日子咱好好过!”
“王法官,幸亏当初听了你的话,俺们当初没有一时冲动离婚,要不孩子情绪肯定受影响,现在儿子高考成绩很不错,我们一家人充满信心。” 高考成绩出来后,王建华接到了当事人专门打来的感谢电话。
正如一位当事人说道:“阳光心灵驿站调解室的灯光都和审判庭里的不一样,暖暖的,来到这里能体会到家庭的‘烟火气’,舒心啊。”
生活中的王建华是个直性子,见人就爱笑,不多言多语。在法庭中的王法官,经过岁月的历练、案件的浸染,他成为了处理“家长里短”的一把好手。
王建华站在田间地头调解案件
自2020年4月以来,王建华受理诉讼案件544件,结案525件,诉前成功化解纠纷164起,服判息诉率97.56%,结案率96.51%,平均办案天数29天,无超审限及被发改案件。
“走,跟我下村调解去!”话音没落,笑声绕耳,留下王建华“竞走”的身影,又是元气满满的一天。法槌起落,案卷翻转,选择远方,风雨兼程。
初审编辑:高杨
责任编辑:马震
7月13日,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关于推迟2022年山东省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招募笔试时间的公告,决定推迟原定7月16日举行的2022年山东省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招募笔试考试(包括东营市、日照市、德州市支医岗位)。[详细]
7月12日,济宁市教育招生考试院发布济宁市2022年初中后五年制高师征集志愿和五年制高职首次志愿填报温馨提示。[详细]
7月13日,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从任城住建公众号获悉,济宁市任城区更道街、冯家大院街等11条道路将进行道路封闭施工,此次道路封闭时间为2022年7月14日至2022年11月11日。请市民注意绕行。[详细]
7月12日,济宁市图书馆发布开放公告,市图书馆主馆正常开放,开放时间为8:30-18:00,每周一闭馆。24小时自助图书馆限时开放,开放时间为8:30-21:00。[详细]
7月11日,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从济宁高新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指挥部了解到,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有效控制济宁高新区林业有害生物的蔓延及危害,保护造林绿化成果,维护生态安全,7月13日至7月31日,济宁高新区将对第二代美国白蛾实施飞机喷药[详细]
近日,山东省工信厅公布2022年度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揭榜挂帅”项目榜单,济宁市6个项目入围,入围率全省第三、揭榜总金额全省第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