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高杨
责任编辑:马震
孔子博物馆(资料图)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尹荣耀 济宁报道
济宁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儒家文化的发源地、运河文化的集聚兴盛地。近年来,济宁市充分发挥文化底蕴厚重、资源丰富的优势,着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通过各具特色的活态传承,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打造文化建设新高地,谱写文化“两创”新篇章。
在曲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电商服务中心直播间,各类非遗产品正通过非遗传承人现场制作、主播线上讲解的方式销售。今年,曲阜市成立首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电商服务中心,依托“非遗+电商”的线上销售模式,已吸纳十余名非遗传承人入驻直播间,拓宽销售的渠道的同时,也让传统非遗文化焕发新生机。
近年来,济宁市着力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繁荣发展,组建济宁孔子文旅集团,孵化壮大三孔文旅、尼山文旅、孔府印阁等一批重点文化企业。举办七届“创意济宁”文化产品设计大赛,实施“山东手造·济宁好礼”推进工程。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达244家,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98.8亿元,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立德树人的重要教育资源。济宁市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道德教育,培养时代新人。在兖州区东御桥小学,“立德树人名师专家宣讲团”的老师正在向同学们讲解中国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通过对二十四节气中气象、农耕、饮食等内容的讲解,培养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为加强学校德育教育,兖州区组建了由教育名师、教育专家等组成的11支专业宣讲队伍,通过线上、线下宣讲活动,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孩子们的心灵。
融入生活,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活”起来。济宁市积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八个融入”,将传统文化与精神文明、学校教育、基层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等“时代关切”“文化关照”“群众关心”的领域相结合,创新文化活态传承新模式,用优秀传统文化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进一步深化文化“两创”,今年,济宁市首批探索打造100个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示范点,更好地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入寻常、融入日常。
初审编辑:高杨
责任编辑:马震
预计11月28日~12月4日期间,28~30日将出现强降温、大风和降水天气,29日阴有零星小雨雪。过程降温幅度14~16℃,30日早晨最低气温-9~-6℃,12月1日白天气温开始缓慢回升。[详细]
济宁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经开区管理办公室决定实施乡镇卫生院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工作,面向社会公开引进预防医学、公共卫生等急需紧缺专业人才10名。[详细]
2022年,市工信局和市制造强市建设指挥部医药专班在充分调研、征求部门和企业意见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多地做法,结合济宁市实际,起草了《关于支持济宁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详细]
济宁市气象台发布最新气象信息,受强冷空气影响,预计28~30日济宁市将出现强降温、大风和小雨雪天气。[详细]
济宁市不动产登记中心近期陆续接收到任城区、高新区和太白湖新区工作专班的“并行办理”和单方申请具体项目楼盘的函,经过认真梳理,系统对接,切实解决好化解历史遗留问题的“最后一公里”,中心将稳妥有序、合理分流为群众办理不动产登记。[详细]
11月25日,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来到位于济宁市任城区的任兴商务中心,探访济宁首家公共机构厨余垃圾智能处理站。[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