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高杨
责任编辑:马震
资料图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李慧 济宁报道
2022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济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科学应对各类风险挑战,大力实施制造强市战略,扎实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综合实力稳步提升,新动能加快成长,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根据市级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2年,济宁市地区生产总值为5316.9亿元、同比增长4.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10.9亿元、同比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2068.1亿元、同比增长4.6%,第三产业增加值2637.8亿元、同比增长4.1%。三次产业结构为11.5:38.9:49.6。
农业生产总体稳定
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1185.1亿元、同比增长5.8%,其中农业产值655.2亿元、增长4.2%,林业产值18.3亿元、增长24.0%,牧业产值302.2亿元、增长7.4%,渔业产值108.8亿元、增长6.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00.6亿元、增长9.4%。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单产、总产实现“三增”,粮食总产量489.7万吨,较上年增加2.9万吨、增长0.6%。
工业经济稳步回升
济宁深入推进制造强市,发挥驻企干部关键作用,全力保障工业经济稳定运行。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6%。从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长22.3%,制造业增长3.1%、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9个百分点,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下降11.4%。从行业看,超过50%以上行业实现增长,其中石油加工、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增加值增长27.4%、造纸和纸制品业增加值增长10.1%、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7%、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9%,四个行业合计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5个百分点。企业效益稳步改善,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4494.2亿元、增长7.6%,实现利润419.0亿元、增长53.9%,营业收入利润率9.3%、同比提高2.8个百分点。
服务业运行平稳
济宁充分释放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数字产业、港航物流等现代服务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长4.1%、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7.1%。1—11月,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9%,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9.5%、占规上服务业比重为14.8%;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6.2%、占规上服务业比重为16.3%。加快推动现代港航物流突破发展,规模以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营业收入增长40.3%,占规模以上服务业比重达45%;全市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5843.5万吨、同比增长27%,完成集装箱吞吐量5.85万标箱、同比增长105.7%。
重点投资支撑稳定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6.1%,三次产业投资结构为1.2:41.7:57.1。从重点领域看,民间投资下降14.5%,占全部投资比重为77.7%、同比提升1.4个百分点;高技术投资增长29.7%,占全部投资比重为15.8%、高于去年同期5.6个百分点;房地产完成投资506.6亿元、同比下降13.4%。产业大项目支撑有力,十亿元以上制造业技改项目投资增长11.1%、拉动全部投资增长0.3百分点,十亿元以上高技术项目投资额增长44.7%、拉动全部投资增长1.4个百分点。
市场需求持续蓄力
济宁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消费运行总体平稳,对外贸易积极改善。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463.0亿元,同比增长0.1%。从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095.2亿元、增长0.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67.8亿元、增长0.3%。从商品类值看,基本消费品零售较快增长,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增长34.7%;升级类商品增长较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增长13.6%、中西药品类增长12.4%、通讯器材类增长14.3%。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848.2亿元、比上年增长25.0%,其中出口637.8亿元、增长31.4%,进口210.3亿元、增长8.9%。外贸市场份额更加多元,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占比达40.2%。
财政金融运行稳健
济宁严格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放水养鱼”涵养财源,增强财政保障能力。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47.7亿元、同比增长1.6%,还原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因素后,同口径增长8.6%,其中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为67.4%、同口径占比70.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46.9亿元,增长2.7%,其中民生相关领域支出592.0亿元、增长2.8%,占财政支出的79.3%、较去年提高0.1个百分点,教育、社保就业、卫生健康、农林水、住房保障等重点支出分别增长10.2%、6.3%、6.5%、7.0%、7.8%。金融存贷款余额持续增加,2022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8069.6 亿元、比年初增加811.9亿元,增长11.2%;各项贷款余额6410.4亿元、比年初增加809.5亿元,增长14.5%,其中制造业贷款增长16.6%。
居民福祉持续增进
城乡居民稳定增收,济宁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28元,同比增长5.6%,其中城镇居民42989元、增长4.2%,农村居民22137元、增长6.7%;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94,较上年收窄0.05个百分点。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7%,八大类商品“6升2降”,其中食品烟酒类价格上涨2.6%、衣着类价格上涨1.0%、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1.1%、交通通信类价格上涨5.3%、教育文化娱乐类价格上涨0.5%、其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1.9%,居住类、医疗保健类价格分别下降0.2%、0.6%。
总的来看,全市经受住了各类风险挑战,各方面积极因素被充分调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实有力,经济长期向好基础更加坚实。但同时也应看到,外部环境依然复杂多变,现代产业发展优势不足,还面临较多结构性、周期性、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亟需在今后工作中加以改进。2023年,全市要聚力推动现代化强市建设,锚定高质量发展任务目标,发挥“九大优势”、实施“九大战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坚定不移推进制造强市,全面深入优化营商环境,努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确保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初审编辑:高杨
责任编辑:马震
开局决定全局,起步就是冲刺。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新春伊始,济宁就亮出硬核组合拳,吹响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详细]
2月1日,济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拟纳入市级绿色矿山名录库矿山名单,共有济宁清泉天然矿泉水有限公司等3家矿山符合要求,现将拟入库矿山名单进行公示。[详细]
2月1日,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来到这条“花鸟鱼虫一条街”发现,今年这条街上“最靓的仔”,莫过于兔年“顶流”——兔子。新春时节,济宁花鸟鱼虫市场的“萌兔”抢尽风头,萌翻众人。[详细]
1月30日,新春伊始,旧年冬天的寒冷尚未消散,新的一年济宁的冰雪运动依然火热,“兔”飞猛进。[详细]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印发《关于2022年千兆城市建设情况的通报》,济宁市成为新一批“千兆城市”。[详细]
新年伊始,继济宁市2023年高质量发展动员暨干部作风建设大会后,今天(1月31日),济宁市召开金融机构加力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座谈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