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环节发力 汽车消费市场加速升温

2022-07-04 09:10:21 来源: 经济参考报 作者: 王文博 丁乐

  激发汽车消费,政策从多个环节发力,既稳住增量,又盘活存量。《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近期,中央层面不断明确二手车限迁、减免购置税、增加汽车增量指标等政策安排,多地推出了落实举措。叠加购置税减免等利好,6月份汽车消费加速回暖。

  业内认为,随着政策效应持续释放,占社零总额比重达到10%的汽车消费市场将有效激活,推动消费复苏回升,带动汽车全产业链发展。

  稳住增量 释放新车消费需求

  年底前临时取消非本市户籍人员申请节能车增量指标的缴纳职工社会医疗保险资格条件,5-6月额外增加3万个节能车增量指标配置额度,叠加补贴优惠、购置税减免等政策红包,激活了广州汽车消费市场。

  广州一家新能源汽车销售店负责人告诉记者,5月份以来,市民的购车热情逐渐高涨,店里客流量增加明显,其中,新能源汽车销售同比上涨三成。

  不仅是广州,更多城市也在跟进。其中,深圳新增投放2万个普通小汽车增量指标,上海将在年内新增非营业性客车牌照额度4万个,杭州向累计摇号48次(含)以上人群一次性配置4万个小客车指标,天津6月至12月增投3.5万个增量指标。

  上述五个城市目前新增购车指标16.5万个,有利于加快释放汽车消费需求。不过分析同时指出,目前新增指标数量仍有限,后续或有可能逐步扩大增量指标,释放增量需求。

  “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加快推动汽车等消费品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之后,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在部署促汽车消费时也多次提及,有序取消行政性汽车限购,鼓励增加指标投放。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提出,部分限购城市增加购车指标,能很快、直接形成当地的增加购买量,效果非常明显。“我们希望还没有出台相关举措的城市尽快增加一些购车指标。”

  盘活存量 活跃二手车市场

  在鼓励新车消费稳住增量的同时,政策还瞄准二手车市场流通的关键环节,进一步盘活存量。

  北京的崔先生正在办理手续,将一辆购置于五年前的京牌燃油车过户到河北,给老人当代步车。“腾出的指标,准备再买一辆空间大一点的SUV,适合全家人出游开。”崔先生对记者说。河北于日前全面取消符合国五排放标准小型非营运二手车的迁入限制。

  5月31日,《国务院关于印发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通知》发布,明确全面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记者注意到,在此后一个月时间里,河北、江苏、天津、浙江、广东等多地都放宽了二手车迁入限制。

  限迁政策调整被业界看作激活二手车市场甚至盘活整个汽车消费市场的重大利好。

  “二手车行业车源属性强,一二线城市作为优质车源聚集地,此前受制于限迁政策,优质车源向低线流通受阻,抑制了购车需求释放。”瓜子二手车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王晓宇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他认为,随着流通环节松绑,车辆售卖效率提升,将有效拉动新车、二手车销量提升。

  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对“活跃二手车市场,促进汽车更新消费”进行部署,并给出取消限迁、单独签注管理、核发临时号牌等二手车流通环节进一步政策安排的时间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丽芬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二手车交易已经突破万亿元规模,取消二手车限迁等关键环节的优化,将加快形成二手车消费与新车消费循环互促的格局。

  多环节发力 激活汽车消费市场

  星图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汽车制造业产值在GDP中占比、汽车零售额在社零总额中占比均在10%左右。“多个环节激发汽车消费潜力,将对消费复苏回升、汽车全产业链发展产生明显的带动效应。”

  华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表示,预计6月汽车零售额增速为12%,正向拉动社零增速1.2个百分点。5月汽车零售额增速为-16%,拖累社零增速1.6个百分点。“也就是说,仅汽车消费,就将拉动6月社零增速降幅较5月收窄约3个百分点。”张瑜说。

  “随着疫情和芯片短缺等因素影响逐渐减小,以及诸多利好政策促进,汽车消费堵点得到疏通,消费增长动力增强,整体消费水平回升。”陈丽芬说,预计政策实施在今年增加汽车及相关消费约2000亿元,将有效提振消费信心、促进消费回暖。

  长期来看,“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完善汽车平行进口政策”“研究免征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政策年底到期后延期”等更多安排将持续激活国内汽车消费市场。

  以放松限购为例,陈丽芬表示,目前全国有八个大型城市实施牌照配额管理,有测算数据显示,被压抑的汽车消费需求至少为500万辆。如果每年新增100万辆汽车牌照,将增加消费千亿元以上,提高消费市场增速3个百分点。

  另据付一夫分析,汽车产业链条极长,涉及原材料工业、设备制造业、配套产品业等多个领域,集成了大量高新技术。因此,提振汽车消费,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带动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发展。(记者 王文博 丁乐)

初审编辑:李慧

责任编辑:马震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