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高杨
27日上午,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消息,2020山东非遗+旅游文创大赛即日启动,将其作为即将举办的全省旅游发展大会“一十百千万”文旅嘉年华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推进。
通过大赛鼓励非遗与旅游文创产品结合的做法并非首次。去年,我省成功举办了首届非遗+旅游文创大赛,评选出一系列获奖作品,涌现了一批非遗旅游文创成果。今年的大赛在延续去年做法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创新点,在参赛类别上进行了拓展,将首届的三个类别整合成非遗传承创新类,增加了非遗创意衍生产品设计类和非遗传播产品开发类两个类别。
大赛还更加突出成果转化与应用,服务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新旧动能转换等国家、省重大战略。省文化创意设计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杜春介绍,今年将选一批有着较高转化价值或扶持动能的非遗项目,深度服务此类非遗项目的文创赋能。包括计划开展大赛青年文创营等形式,为我省非遗创新工作孵化一批优质文创成果和人才,直接带动非遗项目经济价值提升。此外,通过引入投融资机构与大赛形成合作,拓展版权登记与版权授权,推动大赛文创成果的产业对接服务。
非遗与旅游文创产品的结合,既增加了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提升了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力,也为非遗的传承保护提供了新的活力、拓宽了渠道。首届非遗+旅游文创大赛的带动作用已经凸显。“我今年产品收入比去年增加50余万元。暑期期间,我在黑陶体验馆连续举办了15期暑期陶艺实践研学活动,参与的中小学生达500多人,比去年多了一倍。”首届山东非遗+旅游文创大赛“传统工艺类”二等奖获得者、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齐河黑陶项目传承人刘旋子表示,在互相观摩和技艺切磋过程中,参赛的非遗传承人沟通心得,共同提升,促进了行业交流,开阔了视野,凝聚了向心力,明确了发展方向。
我省是非遗资源大省,目前全省共普查各类非遗线索120多万条,共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8个,国家级名录173项,数量位居全国第二位。近年来,我省非遗保护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据了解,现有国家级传承人92名,省级传承人440名,市级传承人2299名,县级传承人7382名,全省有1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共有德州扒鸡集团等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68个。非遗扶贫也取得了新进展,全省共有各类传统工艺类企业和经营业户120多万个,直接从业人员390余万人,命名省级“非遗助力脱贫、推动乡村振兴”典型乡镇60个。
返回首页>>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高杨
为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政务服务水平,济宁市不动产登记中心系统经升级改造与山东省不动产登记“一网通办”便民服务平台对接,企业群众可以在网上平台实现不动产线上“一网通办”服务。[详细]
近日,济宁人社发布消息,济宁市选拔招募2020年“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资格审查将于9月7日—9月8日进行。[详细]
近日,济宁市人民政府下发通知,自2020年8月16日起废止《关于加强土地综合整治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实施意见》(济政发〔2011〕11号)、《关于印发〈济宁市市管企业监事会管理办法〉的通知》(济政发〔2018〕11号)和《关于印发〈济宁市市管企业财务总监管理办法〉的通知[详细]
近日,济宁市发布《关于推进行政执法网上办案和移动执法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并制定了具体的工作实施方案,这是在全国率先发布的政府层面的网上办案和移动执法指导意见。[详细]
8月28日起,济宁公交集团将对107路线进行优化调整,同时更名为82路快速公交示范线。[详细]
近日,《关于第四届齐鲁和谐使者评审结果的公示公告》发布。济宁这些人上榜。[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