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点单 济宁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突破“可持续”瓶颈

2020-08-28 09:24:20 来源: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 作者:

  “小推车”变“自转轮”,济宁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突破“可持续”瓶颈

  “云”上点单,破解供需断层难题

  8月19日一大早,曲阜沂河广场早早热闹了起来,来自曲阜市人民医院“儒医仁护”志愿服务队的10余名心内科、神经内科、呼吸内科、中医科医师全副武装、上门问诊,为广场周边的居民提供免费的体检和诊疗。“谁能想到?我让俺儿在手机上动动手指点单的义诊服务,竟然这么快就组织起来了!”刚做完体检的市民张庆丰激动地说。

  借助曲阜市成为全国第一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的契机,济宁市组织各县市区,从2018年起就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活动实践。经过一年多的探索、调研和总结,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策划和组织者们发现:如何确保活动常态化开展成了决定最终效果的关键,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的建设也因此应运而生。

  “乡村、社区是实践活动的主阵地,可由于活动策划者认识、组织不到位,其他工作任务繁重等原因,活动设计和开展都像是不推不走的小车子,搞完一场不知道下一场是啥时候,供需两端出现了严重的断层。”汶上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卫国说。

  为破解这个难题,经过细致的板块、系统和运作模式设计,由济宁市独立开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在2019年试运行,今年上半年全面铺开,并于8月初首次启动了“有事找帮办,圆梦微心愿”活动,专注解决群众身边的小事急需。

  记者在囊括了微信公众号(小程序)、手机客户端(APP)、电脑端网站等多运行终端的平台上看到,“点单服务”“心愿墙”“志愿服务活动管理”“志愿者激励嘉许”等板块清晰可见、操作简便:各志愿服务组织发布的常规性、常态化、常年开展的志愿服务项目,群众可直接进行预约,或委托村(社区)的“帮办员”代为预约;服务清单中没有的项目,平台用户则可在“心愿墙”上发布信息等待认领,或由平台指定派发;完成服务的志愿者能够获得服务时长和奖励积分,累积时长获得星级认定后,可以享受免费的体检、免费的公共自行车使用权等,并在设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村(社区)的“济宁礼遇”终端机上兑换礼品。

  如今,济宁已有3763个志愿组织在平台“安家落户”,6万余名志愿者为广大市民提供了20多类常态化志愿服务。

  充满活性的社会组织和健全的激励机制,一举突破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供给端的各种瓶颈,设在村(社区)的“帮办员”则破解了服务需求收集不上来的需求端问题。

  “在基层,尤其是基层农村,年轻人很多都外出打工了,剩下的老人和孩子最需要服务却不知道怎么使用平台,怎么办?帮办员就能发挥作用了,平台每月给他们1000分的服务奖励,确保他们服务主动、工作到位。”梁山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张猛介绍,前不久,他们就收到一条志愿者发布的心愿——“请求为无收入老人采摘”。经过了解,老人名叫张存良,种了4亩桃树,但因为两个儿子在外地打工无法赶回,自己腿脚又不便,眼看着满园的桃子就要烂在树上,老两口心急如焚。核实过情况后,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立即“派单”给了梁山大义社工。“接单”后,大义社工组织40余名志愿者连续两天帮老人采摘,并且自发地将摘下的近两千斤桃子以市场价格买走,为老人解决了后顾之忧。

  “当下的文明实践,说到底就是服务好“一老一小”两个核心群体。供需两端良性对接,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自转轮’就转起来了。”张猛说。

  从兖州区为避免独居老人夜间突发疾病推出“清晨拉窗帘”服务,每天一早由志愿者到老人家中拉窗帘,查看老人;到曲阜市开发出“工具地图”,方便居民之间互相借用电钻、梯子等不常用工具;再到济宁全市推广的乡村“幸福食堂”和“4点半学校”……目前,借助云平台,济宁市已在线上开展有针对性地解决群众需求的志愿服务活动2049次,成为线下活动的有益补充。

  “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落脚点到底是什么?在我们看来,不是建个实践站、搞个培训班的事,而是要通过细致的志愿服务和精心的活动设计,了民情、顺民意、解民忧,让人们从身边点滴感受到新时代的幸福感,进而自觉提升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济宁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曹广表示。(通讯员 赵磊)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赵冉冉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