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李慧
责任编辑:马震
日前,省政府印发《山东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实施5项提升行动和4项重点工程,到2025年,全省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从目前11.47%提升至16%。
据介绍,“十三五”时期,我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取得显著成效,如期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公民科学素质水平持续快速提升,2020年我省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1.47%,但也存在一些短板与弱项。主要表现在:科学素质总体水平不够高;科学精神弘扬不够,科学理性的社会氛围不够浓厚;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科普供给侧改革不够深入,基层科普基础较薄弱,科普传播手段创新力度不足;科普社会动员和激励机制有待完善。
《方案》提出,针对青少年、农民、产业工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以及老年人五类人群,实施科学素质5项提升行动。如在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方面,支持高校加强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实施英才计划、青少年科普教育330工程;提升教师科学素质,每年培训科技辅导员3000余人次。在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方面,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遴选“齐鲁乡村之星”1000名以上,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到270万人;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的提升行动方面,将科学素质内容列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教学计划,将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培养,增强把握科学发展规律的能力,作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和长期任务;在公务员录用考试和任职考察中,强化科学素质有关要求并有效落实。
《方案》还提出,实施科技资源科普化工程、科普信息化提升工程、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基层科普能力提升工程等4项重点工程。
我省将完善科普产业发展支持政策,激发社会多元主体参与科普的活力,构建政府、社会、市场等协同推进的社会化科普工作大格局;推动市、县科技场馆建设,省科技馆新馆建成并面向公众开放,到2025年,力争16市建有综合性科技馆、50%以上的县(市、区)建有科普场馆;开发利用有条件的工业遗产和闲置淘汰生产设施,建设科技博物馆、工业博物馆、安全体验场馆和科普创意园;推动构建省域统筹政策和机制、市域构建资源集散中心、县域组织落实,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党群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站)等为阵地,以志愿服务为重要手段的基层科普服务体系。
初审编辑:李慧
责任编辑:马震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些年,我们充分发挥党组织坚强引领作用,把党的好政策落实到位,牛楼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详细]
日前,省教育厅印发《通知》,公布了第二批省级教育强镇筑基试点名单,经各市申报、省级评审,共确定第二批65个教育强镇筑基省级试点乡镇,其中济宁四个乡镇入选,具体如下。[详细]
日前,济宁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发布《2022年济宁市就业援助月活动暨春季残疾人网络招聘会通知》。[详细]
为切实缓解市区道路交通压力,进一步优化交通组织,为市民提供良好的出行环境,保障道路安全、有序、畅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及市主城区疏堵保畅工作指挥部相关文件精神,1月17日起,城区以下[详细]
尼山世界儒学中心研究基地在济南举办揭牌仪式。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研究基地、山东社会科学院研究基地、山东师范大学研究基地和曲阜师范大学研究基地正式成立。[详细]
随着鲁南高铁线路1月10日起将进行调图,为提高公交接驳服务质量,无缝对接高铁客流,根据高铁到站时间,济宁城际公交鲁南高铁专线发车时间及班次间隔时间自2022年1月10日起同步延时调整;且所有线路末班发车时间延长至23:15,确保最后一名到站旅客实现高效换乘。[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