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7-3161789

通讯员QQ群:242839438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新闻热线:0537-3161789   新闻邮箱:jndzwww@163.com   QQ:948367398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新闻

床位紧张月嫂难求职场压力 是否"生两孩"很纠结

2014-05-07 14:07 作者: 来源:大众日报
2013年12月28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决议》,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单独两孩政策依法启动实施。该政策放开后,虽然舆论一片叫好,但是一些计划要两孩的家庭,却要不得不面对各种各样的烦恼和顾虑。

 

  □新华社发

  2013年12月28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决议》,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单独两孩政策依法启动实施。  

  该政策放开后,虽然舆论一片叫好,但是一些计划要两孩的家庭,却要不得不面对各种各样的烦恼和顾虑。

  据新华社北京5月6日电 各地“单独两孩”政策放开后,虽然舆论一片叫好,但一些打算要两孩的家庭,却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烦恼和顾虑。

妇产科“一床难求”  记者了解到,目前南京各大医院妇产科“一床难求”。业内人士表示,据此前相关统计,本轮生育高峰将持续到2017年,“单独两孩”放开后,高峰持续到何时就不好说了。

 

  根据南京市妇幼保健院统计,2011年前,该院新生儿分娩人次都在1万以下;2011年,新生儿分娩人次达到1.5万,一下上涨了50%;2012年,新生儿分娩人次超过1.9万。2013年同比依然是增长。由于分娩量过高,该院产科住院部的走廊加床常年都有人。为给更多产妇腾挪床位,该院去年不得不进一步压缩床位利用周期,一张床位的周转期不超过6天。

  江苏省卫生厅厅长王咏红说:“目前,江苏全省每年有80万左右的新生儿,‘单独两孩’政策出台实施后,江苏每年要新增18万新生人口,保守估计每年新增人口也将达到11万左右。”据介绍,目前江苏全省开放的产科床位共计1.8万张,儿科床位共计1.6万张。产科和儿科的医护人员加起来一共1.6万人,缺口相当大。“光医护人员,缺口就是1万多人。”

好高薪难求  随着两孩政策放开,家政市场上的“月嫂”越来越抢手,很多家庭都提前预订“金牌月嫂”。

 

  “五一”小长假期间,安徽省皖嫂家政服务中心的电话每天仍然十分繁忙。家政中心主任宛志英告诉记者,自从放开单独两孩政策后,基本上每天都有来咨询的单独家庭。

  今年39岁的夏新红进入月嫂这个行业有6年了,现在是合肥新红家政母婴护理部的负责人,她原本就是业内小有名气的“金牌月嫂”,今年更是成为许多家庭争抢预约的对象,全年的“档期”几乎排满。

  “很多头胎没有请月嫂的家庭,都希望二胎能够请月嫂进行专业的护理。”夏新红说,随着观念的转变,很多人希望给产妇和孩子更科学的照顾,也愿意花钱请个专业的护理人员。“像我现在的服务26天的收费是6000元,很多二胎家庭是能够接受的。”夏新红说。

  “五六千块钱肯定出得起,但要找到一个专业靠谱的‘月嫂’真不容易。”安徽庐江市民小李正在为找月嫂发愁。记者采访了解到,在一些三四线小城市和县城,有专业资质的育婴从业人员较少,很多打着“月嫂”头衔的都是普通的保姆。

  业内人士介绍,由于生育二胎的夫妻年纪要比一胎夫妻年纪大,双方父母也往往因为年迈无法再照顾产妇的月子,二胎家庭对于月嫂的需求也比一胎家庭的需求要大得多。   

  记者采访了解到,由于月嫂的“紧俏”,甚至有准备生二胎的家庭中奶奶或姥姥亲自去上月嫂培训班。

职业女性忧虑工作发展  今年34岁的汪琴是合肥某社区的妇联主任,自从单独两孩政策放开后,她陷入了纠结:要不要生二胎?汪女士担心,如果要两孩,势必会对她的工作产生影响。“要工作上的发展还是家庭上的和谐,对我来说是个单选题。”汪琴显得有些苦恼。

 

  记者采访了解到,职业女性在“生两孩”上犹豫不决,从怀孕到孩子出生再到上幼儿园,这期间母亲将大量甚至全部时间和精力照顾孩子和家庭,普通女性从22岁大学毕业到55岁退休,最多工作33年,如果生两个孩子,不仅工作年限大打折扣,精力上也不够投入,很多女性不能不考虑职场的竞争压力。

  记者采访了解到,合肥市总工会曾经针对《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的颁布进行过宣传,宣传过程中,仍发现许多无法享有女性权益的女职工,女职工因孕期、产期、哺乳期的“三期”权利受侵害引发的劳动争议案件时有发生。

  “一方面女性承担着繁衍后代的重任,但另一方面,她们工作的职场却没有给育龄妇女任何‘优待’。”专家表示,如果国家能够出台相关的配套政策,比如生育二胎的女性工资由相关部门支付,哪怕是按比例补偿,企业的压力也会相对小一些,二胎女性的职场压力和就业歧视也许会有所好转。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大众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初审编辑:王振   责任编辑:高杨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 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 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 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