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水县倾力呵护农村留守和困境儿童

2021-08-26 08:34:45 来源: 济宁日报 作者:

  泗水县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从经济欠发达县和劳务输出大县实际出发,把关心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这个“小切口”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大事来抓,加大投入、健全机制、筑强阵地,实现了农村留守儿童素质培养、济困扶助、权益维护全覆盖,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环境。

  建立三个机制,强化关爱保障

  泗水地处山区,有403个行政村(居)、64.8万人,常年在外农民工14万余人,通过“民呼我为”群众问卷调查,党员干部、志愿者摸排出农村留守儿童1549人,困境儿童200多人,这些孩子由爷爷奶奶照看,管不了管不好,成为家长们的愁事,这也是泗水县委始终牵挂的事。为此,泗水县委建立健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机制,解决家长们的愁心事。一是完善工作运行机制。成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政牵头、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在镇街设儿童工作督导员,村里设儿童主任,形成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运行机制。二是健全保障落实机制。将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纳入社会综合治理、精神文明和思想道德建设考评体系。细化实化工作任务,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原则,明确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确保各项关爱服务举措落地落实。持续加大财政投入,不断提高全县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和困境儿童救助标准,做到“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目前,全县孤儿每人每月发放生活费1540元,事实无人抚养儿童1540元,重点困境儿童1078元。三是构建联动闭环机制。突出用好“留守儿童—儿童主任—未成年保护中心—政府部门(学校)—社会公益组织—儿童主任—留守儿童”联动闭环机制,调动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力量和志愿者加入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中来。

  筑强四个阵地,打造服务平台

  泗水县不让农村留守儿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实现对留守儿童服务的全覆盖,家庭、学校、村居等载体和阵地至关重要,泗水县通过筑强四个阵地,全方位为留守儿童办好实事。一是建立留守儿童关爱“指挥所”。建成县级未成年人保护中心,负责综合协调、统筹调度、动态监管、调研分析工作,为儿童工作建档立卡、收集处理信息,培训相关工作人员和志愿者队伍。二是培育留守儿童规范化教育“示范点”。投资3000多万元,建成一所可容纳2000名农村留守儿童的全日制寄宿制学校。同时,在全县90所学校建立留守儿童活动站,设立温馨话语室、心理疏导室、娱乐活动室,配备了电脑及各种文体器材,让孩子们在校园内也能感受到家的温馨。三是打造留守儿童成长“补给站”。大力引导扶持泗水县微公益协会,吸纳各层面会员近200人,实施“微爱1加N成长计划”,开展“爱心助学”“温暖小屋”等公益服务活动,累计筹集资金1800余万元。四是壮大服务留守儿童“志愿队”。实施村(居)聘任、镇(街)管理、民政备案、政府买单的农村留守儿童主任制度,目前,全县403名村居儿童主任成为各项法规政策落地的“宣讲员”,与留守儿童父母保持联系的“联络员”,第一时间收集反馈情况的“信息员”,解决儿童生活照料、就医就学困难的“代办员”,入户解决矛盾问题、维护权益的“化解员”。

  实施四大工程,丰富服务载体

  泗水县在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泗水县注重调度社会力量参与,号召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和社会各界志愿者队伍加入儿童关爱工作中来,与县委政府工作形成补位,从组织、财力、物力、人力全方位关爱困境儿童,打造立体式关爱模式。一是“泗郎回乡”返乡创业工程。每年财政列支600万元用于扶持返乡创业。近年来,全县建成返乡创业项目2003个,返乡创业人数达到4006人,使645名农村儿童不再“留守”。二是儿童素质提升工程。建成各类农村留守儿童活动阵地152所,其中国家级3所、省级18所。按照“阵地+社会组织+公益项目+志愿服务+培训机构”模式,由妇女干部、假期大学生、先模人物、农村留守儿童联络员及“五老”人员担任辅导员,开展各类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活动。三是生命安全关爱工程。广泛开展留守儿童假期安全教育,开设留守儿童安全站、维权站,开展安全知识讲座、法治进校园等活动,严厉惩处各类侵害儿童权益犯罪。四是困难帮扶救助工程。全县2000多名党员干部与留守儿童结成长期帮扶对子,30个三八红旗集体、198个巾帼文明岗爱心团队与留守儿童活动站结对联建;在村庄,以一条街为基本单元,成立“留守妈妈”互助组,让留守儿童得到邻居帮助;在学校,由教师作为“爱心妈妈”“温馨家长”,对留守儿童给予重点关注。在各方努力下,留守儿童们从树立“三观”到习惯养成,向善向好,从冷漠、自卑、偏执甚至暴躁,变得热情、自信、开朗,好学上进。

初审编辑:李慧

责任编辑:马震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